——记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 本报记者 王 婷 通讯员 万道静
“这是孩子的药,一天3次,一次半片。请慢走……”伴随着这样的叮嘱,郑州儿童医院的门诊药师们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收取处方、审核处方、调剂处方、复核处方、交代用法、发放药品……这一流程已在门诊药师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他们数十年如一日,秉承“一切从患儿利益出发,确保安全合理准确用药”的理念,为全院临床一线及时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各类药品,并已经成为郑州儿童医院优质服务的一张“名片”。 智能化操作 高效便捷技术精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药学部的工作就是照方抓药这么简单。其实,从采购、贮存、领用、调配各类药品,到把药品分发至患儿家长手中,再到准确无误地交代清楚药品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不小的学问。 据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陈海燕介绍,药学部下设门诊、急诊、住院药品调剂室以及临床药学室、静配中心(PIVAS)、不良反应监测室、药库等10多个部门,在为儿童提供安全用药服务、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儿童用药循证研究以及保证输液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实现,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门诊调剂室实行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引进“全自动发药系统”,实现了门诊医生、收费处、取药处、输液处的数据共享。 2011年,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成立静配中心,2016年成为河南首批通过国家级培训的PIVAS管理验收专家单位。 无菌化、封闭式的工作环境,全自动、智能化的操作设备,让郑州儿童医院静配中心看起来像个安静的“秘密基地”。每天,一袋袋不同功效的“生命之水”在这里集中调配,并被准时送到病房。 “静配中心的设置,既确保了输液的无菌性,又减少了药品耗材的浪费,降低了医疗成本。”陈海燕说,静配中心目前已开展全院临床科室长期医嘱以及肠外营养液和肿瘤化疗药物的长期、临时医嘱,日配液5100多袋,至今已配置成品输液760多万袋。 毫厘必较 严把药品质量关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用这句话来形容药师的工作可谓恰如其分。在陈海燕看来,一名合格的药师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为此,药学部在人才培养上下硬功夫,在团队管理上创新求变。 为了激发科室人员的主动性,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实行总药师制,总药师由每个部门推选产生,协助组长完成日常工作。2012年,药学部开始开展品管圈活动,由一线员工自动自发聚集在一起,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作为学科带头人,陈海燕经常组织业务培训,鼓励大家外出学习交流,举办知识竞赛,组建科研团队,走进幼儿园、社区开展儿童用药科普教育。随着临床药学工作覆盖范围的扩大,药学部加大了对临床药师的培养力度,每年开展临床药师查房600余次,医院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大幅提高。此外,为了保障药品安全,药学部每个月还进行临床用药督导检查,不定期对日常药品、抢救药品的存放和管理进行抽查。 严谨的态度和精细的服务,让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走在了行业前列。药学部多次举办郑州市药学专业学术会议,承办第二十一届全国儿科药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全国儿科中青年药师论文报告会,2次承办由郑州市总工会和郑州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发起的郑州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药师技能竞赛。 精准发力 服务转型再升级 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成立于1960年,最初仅有5名医务人员,历经50多年的深厚积淀,现已发展成为由4名副主任药师、14名主管药师和60余名药师等共95人组成的优秀专科,其中,研究生学历人员共有32人。随着精准医学逐渐深入人心,药学部的工作内容也从单一的窗口药品发放逐步向临床药学和精准个体化用药转变。 儿童年龄跨度太大、专用药品短缺、儿童用药指南极少等原因,导致儿童缺乏有效的用药信息和用药指导。针对这一现状,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将迎难而上,在夯实省内儿科药学领域领先地位的基础上,开展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建立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申报儿科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同时,药学部还借助医联体平台,传播、渗透、深化更加专业、精准的药学理念。 东风已至。郑州儿童医院药学部将带着获批成为2016~2020年度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的莫大鼓励,迎着朝阳,踏着雨露,走向更大的舞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