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洛阳新闻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监督
PDF版查看  第五版:动 态
PDF版查看  第六版:管理论坛
PDF版查看  第七版:健康生活
PDF版查看  第八版:卫生文化
 
第二版:深 度
 上一版    下一版  
为了中原百姓的健康
河南热爱健身的人有福啦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致力建设健康漯河
1
11 1 2016年12月1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打造区域医疗中心 致力建设健康漯河
 

——漯河市医疗卫生工作亮点纷呈
漯河日报记者 翟金凤 杨三川

    12月初,在河南省卫生计生委2016~2020年度全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评审中,漯河市共有13个医学重点(培育)学科通过审批,其中包括7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由原来6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发展到现在7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6个河南省医学重点培育学科,实现了省级医学重点学科的新突破。在数量上,漯河市医学重点学科昂首进入全省前三强,这意味着漯河市距离打造区域医疗中心的目标更近了一步。
    回眸即将过去的2016年,漯河市卫生计生委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为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启动,患者就医负担明显降低;专科建设进入收获季,重点学科建设全省居前;“互联网+健康”让分级诊疗成为可能,家庭医生工程顺利启动;此外,全民健康教育、援疆工作、“创卫”工作等也开展得有声有色……

A患者就医负担明显降低

    自今年5月漯河市被确定为第四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以来,漯河市卫生计生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强专业、树品牌、引人才、重管理”的指导意见,出台了《漯河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顺利启动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11月21日零时,漯河市12家医改试点单位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医疗价格成功切换,在不增加患者负担的前提下,全部执行新调整后的服务价格。这12所试点医院涉及8所市直医院、4所区级医院,年门诊量达到266万人次。目前,经过对调整前后的相关数据对比,无论门诊患者还是住院患者,在院药品费用明显下降,就医负担降低,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就诊满意度,达到了预期目的。同时,在公立医院改革中推行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制度和生产企业到流通企业开一次发票、流通企业到医疗机构开一次发票的“两票”制,既保证了医用耗材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供应及时,也为医院在医疗耗材领域减少腐败创造了条件。上述措施的实施,为今后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B重点学科建设全省居前

    医学重点学科的建设,反映了一家医院、一个地区医疗核心实力的强弱与服务水平的高低,是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状况的综合体现。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漯河市医疗卫生工作全面推进,跨越发展,为漯河市打造区域医疗中心,进一步推动健康漯河建设奠定了基础。
    树名医、育名科、创名院。长期以来,市卫生计生委认真实施“科技兴医”战略,立足“创建名牌专业,培养拔尖人才”,致力提升医疗水平、创建医学重点学科,进而带动全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一是漯河市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发展方向,鼓励现有综合性医院向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转型,突出自身特色和优势。二是引导医院把建设和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提升临床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上。鼓励各级医院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三是鼓励各医疗机构通过人才引进、自身提高、相互交流、产研结合提升专业技能和水平。漯河市在全国范围内,从各大医院、大专院校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流人才,带动一个学科。目前,漯河市8家市直医院,每家都有依靠引进人才带动新学科发展的实例;将单位内部有培养前途的技术人员送往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带回先进的理念和技术。
    2016年,漯河市积极派遣医疗业务骨干到境外学习新技术、新理论;通过举办、参加业务研讨会、交流会,从中学习行业前沿知识和技能。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大医院共举办省级及以上学术研讨会、交流会共45场;鼓励将日常工作实践升华为专业理论,依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开展理论教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进而让科研成果服务临床。
    医院专业技术人才的集聚使重点学科总体实力不断增强,重点学科实力的增强推动了医院知名度和社会美誉度的提升,综合实力和医院美誉度的提升使漯河市成为区域医疗中心的愿景成为可能。

C让分级诊疗成为可能

    为了最大化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为市民提供切实有效的医疗服务,避免过度医疗、延误治疗,减轻患者负担,漯河市卫生计生委按照河南省卫生计生委统一安排,年初开始建设“互联网医疗远程门诊、远程诊断服务系统”。漯河市投资5000万元,建起互联网健康医疗大数据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于互联网的预约挂号、全流程支付、远程诊疗等一系列精准服务,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健康医疗服务。目前,全市3个区的各乡镇已经完成网络硬件建设,两县各乡镇的网络平台正在建设中。这一平台的建设,使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按照《漯河市分级诊疗工作实施方案》,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最终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就医大格局。这对于科学配置医疗资源,完善医疗“就近、就急”原则,实现科学就诊、方便群众、提高效率、降低费用等都有决定性的意义。
    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在临颍县开始试点,效果良好。预计明年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量可以达到总诊疗量的65%以上。到2020年,漯河市可望基本建成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制度。

D让每户居民都有贴心的“家庭医生”

    为了让全市人民在健康医疗方面实现“无缝对接”,近年来,漯河市大力加强重点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投用,比如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漯河市第六人民医院的综合病房楼,临颍县、舞阳县、郾城区中医院的病房楼,源汇区、召陵区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临颍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综合楼、舞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楼项目主体已经完工,进入内部装修阶段。总投资900万元的全市180个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已全部完工。
    这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用,对于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落户漯河、建功漯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村卫生室的升级改造,对于乡村医生扎根农村、爱岗敬业,稳定基层医疗队伍也意义非凡。
    按照《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的实施意见》,漯河市已经全面启动城乡居民健康签约服务项目。这一项目采取“签约医生+服务团队+支撑平台”的服务模式,按照自愿原则,实行“契约式”医疗服务,具体服务人员为乡镇以及村卫生室具有行医资质的专业人员,服务对象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市民,重点是家庭中的老人、儿童、孕产妇、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依据标准是《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按照工作台账,今年年底全市将有70%的农村家庭、30%的城市家庭签约享受这一“家庭医生式”的专属服务。到2020年,基本实现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名专属的签约医生,每位市民都有一份专属的、医疗机构可以共享的医疗健康档案。

E“规定动作”也可以做得很精彩

    即将过去的一年,市卫生计生委除了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对于“规定动作”也决不敷衍应付,而是认真对待,在“创卫”、援疆、全民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亮点纷呈,给市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漯河市今年9月底刚刚顺利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暗访检查,在“创卫”暗访检查的11个大项内容中,共有5项内容为漯河市“创卫”工作加了分,其中漯河市卫生计生委负责的就占3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重点场所卫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源于漯河市卫生计生委有针对性地开展的六大专项攻坚提升行动(集中整治感染性疾病科、集中整治医疗废物处置、集中整治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集中整治预防接种门诊、集中整治“四小行业”、集中整治环境卫生)。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了漯河市创建目标的顺利实现。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漯河市援疆工作的重点之一就是医疗援疆。近两年,漯河市先后选派两批共22名援疆医生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吾县,他们扎根到各乡镇卫生院和红山农场医院,在中医、心脑血管、妇幼保健、急诊内科、普外等十几个专业领域为边疆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伊吾县全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始后,漯河市又选派17名医生赶赴新疆。援疆医生的无私奉献和精湛医术,不但赢得了当地群众的赞誉,提升了当地的医疗水平,而且得到了当地党政部门的高度认可。援疆医生牛喜平被共青团伊吾县委评为“青年岗位能手”,被有关部门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援疆队员救死扶伤的精神更是成为当地人心目中“永远不走”的漯河援疆精神。
    健康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市卫生计生委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将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比如邀请全国知名专家王陇德、刘玄重、赵之心等,举办“健康知识大讲堂”,并通过漯河名城网等媒体二次传播;对市中心医院等6家项目试点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专场培训,派相关人员到国家健康促进医院示范基地十堰市太和医院观摩、学习,提升重点医疗机构普及健康教育知识的水平;在世界高血压日等重要卫生节日,组织全市各大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在市区公共场合开展宣传活动;将“创卫”健康教育纳入各县(区)健康教育机构考评体系,定期对医院、社区、学校等重点场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进行业务指导,以此推动全市健康教育工作规范开展。
    高树目标,奋力前行。漯河市的医疗卫生事业正在向着建设健康漯河的目标迈进。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