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复发性口疮的辨治体会
实用验方
四逆散并非治少阴病
夏日谨防过敏性结膜炎
如何合理应用抑酸药
口眼歪斜的中医外治疗法
腰痛辨证不忘“痰饮”
1
11 1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四逆散并非治少阴病
 

□牛凤景 李晓宇

   “少阴病,四逆,其人或欬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出自《伤寒论》),四逆散方为:炙甘草、炙枳实、柴胡、白芍药各等份,捣筛,取散剂10克,掺和到米汤里温服,一日3次。
    《伤寒论》里的这个条文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呢?笔者浅析,这是在说少阴病,四肢不温,患者或伴咳嗽,或伴心慌,或伴小便不利,或伴脐周疼痛,或伴下利、里急后重、排大便不爽快。该病怎么治呢?应当首选四逆散方来治疗。由此可知,四逆散证的特点为:手足不温,咳嗽,心慌,小便不利,脐周疼痛,大便排出不爽。
    《伤寒论》的这个条文以“少阴病”冠首,以药测证,发现皆非治“少阴病”之药。四逆散中的药物组成多属肝胆之药,四药相伍属于疏肝理气方之祖剂。虽言四逆,是指气机郁滞,阳气不达四末,四逆散能够调理气机,使郁阳得伸,四肢逆冷自愈。或然证均是阳气郁遏,气机不畅所致。“少阴病”提纲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病机是由火衰引起阳气不足,鼓动脉搏无力,而出现脉微细,心失气血温养,患者似睡非睡,精神萎靡,体力衰竭,一派虚寒之象。但四逆散方中却没有一味药是治疗虚寒证的药物。正如明代名医李士材所说:“按少阴用药,有阴阳之分,阴寒而四逆者,非姜附不能疗。”用四逆散治疗少阴病,显然药证不符。因此,笔者推理,《伤寒论》中“少阴病”其字是指“少阳病”,是古人笔下误,不慎将“阳”字误写成“阴”字。
    笔者认为,将《伤寒论》里的这个条文划入少阳病脉证并治篇,较切合临床实际。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姜建国说:“以少阴病冠首,使注家跳不出少阴病的范围,也有些注家虽然知道四逆散确实非治少阴病之方,但是拘于少阴病之冠称,或囫囵作注,或旁顾言他。”
    笔者在临床中曾遇见不少四逆散证,多为情志不遂,胸肋胀闷,哭泣不止,四肢逆冷。民间通常说是气憋阻了,不出气了。赶快给患者拍背,推拿喉咙,轻者一会儿缓解,但遗留手足逆冷,通常服两三剂四逆散方,宣畅气机,透达郁阳,逆冷便愈。其实四肢逆冷的产生,主要是气滞阳郁,使四肢末端失阳气的温煦。
    四逆散方中的柴胡解郁,枳实散结,白芍药调肝脾,甘草和中,四药相伍,疏肝解郁,透达郁阳。笔者常在临床中用四逆散方治疗胃肠炎、乳腺炎、冠心病、前列腺炎、肺炎、抑郁等,凡辨证属于肝郁气滞所致者,以四逆散方为基础加减化裁,多能获得不错的效果。
(作者供职于淇县中医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