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 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人口计生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周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七版:诊治参考
 上一版    下一版  
复发性口疮的辨治体会
实用验方
四逆散并非治少阴病
夏日谨防过敏性结膜炎
如何合理应用抑酸药
口眼歪斜的中医外治疗法
腰痛辨证不忘“痰饮”
1
11 1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复发性口疮的辨治体会
 

□杨承岐

    口疮,又称口腔溃疡,一般认为是火热上炎所致。很多医生一遇到口疮就会应用牛黄清胃丸,或者长于舌面者用牛黄清心丸、导赤散,长于舌边者用龙胆泻肝片。但对于有些患者,特别是顽固的复发性口疮患者,就不能那么简单地处理了。
    笔者从医几十年,接诊口疮患者无数,经过精心研究、反复实践、仔细揣摩,将复发性口疮分为脾胃热盛、火热上炎型,脾胃虚寒、虚火亢奋型,寒热错杂、搏结口腔型,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型4个基本证型。
脾胃热盛、火热上炎型
    症见口舌糜烂生疮,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疼痛较为剧烈,溃疡四周红晕明显、略显凸起,口苦便干,小便黄赤,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厌恶油腻,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洪大有力或洪数。治疗宜在清胃泻火的方剂中稍加温里药,以便因势利导。
    张某在石家庄市工作,1998年患口腔溃疡,曾求治于多家诊所、医院,皆无良效,迁延3个多月不愈。张某中秋节回家探亲,向笔者索取良方。他略懂医道,告知笔者以前所服药品,西药基本上为各种抗菌药物加维生素B2、维生素C,中药皆为清胃泻火的方剂。
    笔者观患者口腔咽峡部左右各有一处2毫米×3毫米大小的溃疡,四周红晕略突出,舌苔黄厚而腻。患者溃疡处疼痛异常,口苦便干,食欲不振,其脉数而有力。笔者认为,患者之前所用的处方并无不妥之处,之所以效果不好,是忽略了“热因热用”机理。胃火亢盛,一味用苦寒之品清胃泻火,非但不能将胃火直接扑灭,还有可能激发火势,所以必须少加热药进行引导。于是,笔者拟方:黄连10克,大黄10克(后下),升麻10克,生地黄12克,牡丹皮12克,当归10克,生石膏(布包、先煎)30克,生甘草10克,干姜6克,蒲公英30克。水煎服,1剂/天。患者服药3剂,口疮疼痛感减轻;继续服用3剂,患者痊愈。
脾胃虚寒、虚火亢奋型
    症见口舌糜烂生疮,久治不愈,痛感不太剧烈,四周红晕不太明显,口淡无味,口水淋漓,食纳欠佳,大便溏薄,腹痛绵绵,喜温喜暖,口渴喜热饮,恶心呕吐,舌淡,苔薄白或有齿痕,脉迟或虚而无力。治宜健脾温胃、益气。
    2002年6月,患者高某来找笔者,说他患口疮2年了,多方求治,毫无疗效。虽然是小病,但是患者感到痛苦不堪,请笔者给想个法子。
    笔者细诊其脉,关脉虽大,但浮大而无根,舌中、舌边虽有3处溃疡,却淡胖有齿痕,舌面滑湿欲滴。笔者询问患者病史,得知患者口淡无味,食纳欠佳,且最怕着凉,遇冷则胃痛、呕吐。据此笔者断定,患者乃脾胃虚寒,舌体失于温养,虚火亢奋。治宜健脾温胃,益气、和中化浊。拟方:白术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黑附子6克,肉桂(后下)10克,干姜10克,佩兰10克,黄芪15克,苍术10克,甘松10克,甘草6克。患者服药5剂,口疮明显缩小,疼痛感减轻,继服15剂,持续2年的顽疾竟然痊愈。
寒热错杂、搏结口腔型
    症见口舌糜烂生疮,久治不愈,反复发作,痛势较为严重,溃疡面四周或有红晕但不凸起,或无红晕,口水较多,口苦或淡,食欲不振,或腹痛喜暖,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调,舌质红,苔薄白或舌淡苔薄黄,脉虚。治宜寒热并用,调理脾胃。
    患者徐某患口疮1年有余,各级医疗机构都跑遍了,中西药品服用无数,并未痊愈。
    笔者观患者舌面,有黄豆大小溃疡1处,绿豆大小溃疡3处,四周红晕明显。患者疼痛感不太剧烈,但笔者发现患者说话已受限制,舌体发红,舌苔白,口苦,脉虚,平时不敢吃生冷之物,稍吃冷食即胃痛、泛酸。患者寒热交错,病机复杂。笔者即草拟了一张寒热并施方子进行调治:乌梅10克,黄连10克,黄柏10克,肉桂(后下)10克,附子10克,川椒10克,干姜10克,白术12克,砂仁10克,升麻10克,甘草6克,姜枣为引,另用细辛捣成细末,贴于肚脐处。服药10剂,患者病情明显减轻,此时患者又因上呼吸道感染服用西药治疗,之后口疮彻底痊愈。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型
    症见口舌糜烂生疮,多发生于舌尖、舌面,反复发作,痛感不太剧烈,溃疡面四周无红晕,手足心热,心烦喜呕,舌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治宜滋补肾阴,潜纳虚阳。
    患者王某,男,49岁,患舌尖溃疡1年有余,久治不愈,2010年4月13日求笔者诊治。患者虽然舌尖有溃疡,但疼痛感不太剧烈,饮食和大小便正常。笔者望其舌面,舌红少苔,舌尖有绿豆大小溃疡1个。笔者切其脉象,无力,左尺尤甚。笔者认为,患者可能是肾阴不足,虚火上炎所致,遂给予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麦冬15克,山萸肉6克。水煎服,1剂/天,服药7剂,口疮痊愈。
    小结:口疮和其他疾病一样,既有热证,又有寒证,还有寒热错杂之证;既有实证,又有虚证,还不乏虚实夹杂之证,值得每一位临床医生用毕生精力去潜心研究。
    (作者供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口头镇中心卫生院)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