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深 度
PDF版查看  第三版:南阳聚焦
PDF版查看  第四版:疾病防控
PDF版查看  第五版:乡医特刊
PDF版查看  第六版:乡村视角
PDF版查看  第七版:诊治参考
PDF版查看  第八版:乡医课堂
 
第二版:深 度
 上一版    下一版  
宫颈癌疫苗来了 你要不要打
开封市高血压防治网络中心落户河南大学一附院
图片新闻
暴雨中,要谨防“电老虎”的伤害
医生的孩子如何过暑假
1
11 1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点击目录导航下的PDF版查看可查看PDF版
  医生的孩子如何过暑假
 

本报记者 李蓝茜

    在子女教育问题屡屡成为社会热点的今天,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期,成为不少父母的头等大事。如果碰巧父母都是医生,会对孩子的暑假乃至孩子的成长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记者采访了一个三代从医的家庭,向他们了解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7月6日16时30分,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门诊造影室里,记者见到了年轻的眼科医生董良。忙完工作的董良坐在椅子上,身体后倾,紧靠椅背,懒得说话。每天门诊工作快结束时,董良都感觉十分疲惫。
    董良的儿子盟盟(化名)快4岁了,正在上幼儿园。记者问盟盟有没有放暑假时,董良想了2秒说:“应该没有吧,今天早上还被孩子的姥姥送去上学了。”说完这些,他自己也觉着不好意思,解释道:“太忙了,平时管孩子少。”
    这天门诊工作结束后,科室里有医生讲课,董良去听课,直到22时30分才到家。这时,盟盟已经睡了。盟盟虽然才上幼儿园,但已经开始学习书法和珠算了。放暑假了,盟盟的妈妈还打算让他上一个钢琴补习班。董良觉得,小孩子正是玩的年纪,报这么多补习班,可能会压抑天性。但是关于这个问题,他说,还要跟妻子商量商量。
    董良的父母和爷爷奶奶都是医生,可谓一家三代从医的典型。
    据董良回忆,因为父母都忙,自己小时候完全是“放养”状态,不仅没上过什么补习班,平时也没有受到太多的管束。董良的父亲董仰曾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目前退休返聘,跟董良在一个科室。董良小时候,一旦父母不能按时下班,他就去附近的同学家蹭饭。碰上父母都值夜班,董良就睡在同学家。
    到了放暑假的时候,董良的父母会带他出去旅游,一是放松,二来也让他增长见识。董仰曾说,他不主张让孩子上补习班。“董良小时候看动画片,我们都不阻止。这是小孩子的乐趣。补习班我们也没让他上,只要孩子该学习的时候好好学习,我们不给他增加那么多负担。”不过董仰曾也坦言,“现在的孩子都上补习班,自家孩子也不得不上!”
    董良的爷爷奶奶也都是医生。董良的父亲董仰曾小的时候,成长环境也颇为自由。董仰曾的父亲董守元曾是河南省人民医院肝胆胰腺科的医生,母亲赵名媛曾是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医生。董仰曾小时候跟着姥姥、姥爷住在开封老家,直到上高中才和姥姥、姥爷一起搬到郑州。董仰曾在开封生活了10多年,姥姥疼爱他,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姥爷不溺爱孩子,对他功课的要求很严格,但也不阻止他玩。暑假只要按时做作业,他和小伙伴疯玩也不会受到管束。
    值得玩味的是,孩子对童年的记忆和父母的记忆总有些偏差。董仰曾记得自己在开封老家玩耍时的自在时光。可董仰曾83岁的母亲赵名媛却说:“仰曾小时候很省心,不惹事。我们基本上没管过他,但他的学习成绩很好,高中时还当过班长。”提起董仰曾小时候的事,赵名媛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董良记得,自己小时候皮实得很,与高年级的孩子也常有打闹。但在董仰曾的记忆里,儿子小时候安静懂事,虽然贪玩,但是给他买的玩具他都会自己收好。
    不过,在三代人的记忆里,有一种情况却始终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身为医者的敬业精神。
    董仰曾上大学时,父亲董守元和母亲赵名媛都已经是各自专业领域的大专家了。现在83岁的赵名媛有时都想不起儿子董仰曾小时候的事情了,但对20多年前的交感性眼炎患者,其病因、表现、治疗方案,她都能回忆起来。
    董仰曾回忆,母亲赵名媛说,对患者要尽心;父亲董守元也说,做医生要先做人。自己受到父母的教诲,自刚刚从医至今,钻研业务,不敢消停。同样,董仰曾也这样教育儿子董良,先要做到正直善良,再论其他。
    现在,董良也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董仰曾对他的期望是:多学习,多和患者接触,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董良的名字是奶奶赵名媛取的,有“栋梁”谐音的意思。此外,一个良字,寄托了这个医生世家对晚辈朴素的期望。医生的工作是没有寒暑假的,对子女的教育也不会在一个暑假一蹴而就。在这个家庭里,身为医生的长辈们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专业追求和敬业精神,为晚辈树立了触手可及的榜样,引导着成长中的孩子们。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