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昌镇
今年,在美国创建的中医健康中心已有22个年头,8家中医针灸诊所分布在明尼苏达州的双城地区。笔者创建的美国中医学院,明年将迎来20岁生日。故在此介绍一下笔者的亲身经历。 1978年,笔者考入山东大学攻读数学专业,后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在创办中医学院之前,笔者已经和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9年,笔者和爱人刘伟移居美国,那时,美国有中医背景、会讲英语的人较少。刘伟在明尼苏达州海内盆医院针灸诊所工作,这是美国第一家开设中医诊所的医院。另外,明尼苏达州的一家中医学院也请刘伟负责中药和方剂方面的工作,并在周末带学生实习。她一边在明尼苏达大学攻读营养学硕士学位;一边兼着中医工作。这时,笔者虽然在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但是逐渐关注美国的中医药发展动态。
外界环境渐好 决定创办中医学院
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对中医药的认识日渐开明。1997年是明尼苏达州中医针灸史上里程碑式的一年。明尼苏达州的针灸法规在这一年的7月1日生效,成为美国第二十五个有了针灸法律的州。笔者于当年7月28日在明尼苏达州政府注册了美国中医学院。 当时,在没有法律保护的情况下,创办中医学院还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所在州没有针灸法,毕业的学生便不能获得被美国认可的学历证书,无论是就业还是自己执业,都不允许。 笔者在明尼苏达州政府注册了中医学院并不是可以招生了,还需要获得明尼苏达州高等教育局的批准。美国联邦教育部不负责审批大学和研究生教育机构。这项权力在明尼苏达州教育主管部门手里。 当时,美国发生了两件对针灸而言至关重要的大事。一件是1996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把针灸的针具从研究用途提升到医疗用途。这为针灸针具在病人身上使用扫清了法律障碍。因为研究用途和医疗用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分类,前者供研究人员使用,后者供临床医生使用,用于为病人治疗疾病。很多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美国《时代》周刊甚至发表了《向古老的医术低头》的文章。 另一件大事则是1997年11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举行了以针灸为专题的专家论证会,并形成共识,明确宣布针灸疗效的可靠性,并指出“对于扩大针灸的应用范围,我们有充足的证据,对于针灸的生理机制以及临床价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这个专家共识刊发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该杂志由美国医学会主办,是美国医学领域最权威的政策性杂志。这个专家共识的发表具有强烈的导向性。
办学校前期 咨询参观做好准备
创办中医学院之前,笔者特地拜访了保罗·卡斯坦。他曾经担任美国西雅图西北中医学院教务主任一职,后来创建了西雅图中医学院。他曾经在美国中医国家组织担任过重要职务,对美国的中医针灸教育情况了如指掌。 保罗·卡斯坦告诉我们,美国的中医学院规模很小,并有创办人自己的性格特征。在创办过程中,还需要几个阶段:教育部承认的机构认证,需要5年时间;通过认证后学校真正建立起学院机制,又需要5年时间。这期间或之后学校会经历一次或几次大的人事或财务方面的调整。这是学校创建早期的一般规律,只有经历过这些后,一个学校才能稳定下来。 此外,笔者参加各种会议获取办学信息。从1997年开始,笔者参加了一年两度的中医学院院长会议,参会者都是中医学院的代表。会上,笔者知晓了每个学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笔者还到各地的中医学院参观、访谈,先后去过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针灸学院、洛杉矶的南湾中医大学、旧金山的美洲中医学院、伯克利的明治东方医学院、奥克兰的美国中医药文化大学、奥兰多的佛州中医学院等。在参观、访谈中,笔者收集了大量的宣传材料,了解了教学大纲、学费水平、管理政策、学生临床手册等方面的资料。 (作者供职于美国中医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