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坤
“解剖”一词,在我国始见于《灵枢经》,该书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共九卷,是一本专门论述针刺之法的古代医书。其中,《灵枢经》有“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的记载。 到了汉代,解剖技术已经比较普遍。《汉书·王莽传》记载:“莽诛翟义之党,使太医尚方与巧屠共刳剥之,量度五藏,以竹筵导其脉,知所终始,云可以治病。” 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华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解剖知识和经验,深谙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结构,为人治疗疾病可以“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截谫洗,除去疾秽”。 不过,由于当时的社会原因和人们的人道主义观念,我国古代的医学工作者通常只能利用“刑尸”来从事解剖工作。 (作者为退休老中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