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不断发展的角膜移植术 让您用新的眼睛看世界 |
|
角膜移植术开始于20世纪初,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从最初简单的穿通角膜移植术,逐渐出现了板层角膜移植术、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羊膜移植术和眼前节再造术等。医生针对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疗效也相应提高,且对令人棘手的排异反应的治疗方法也较以往大有改进。 从人与人之间的角膜移植,到人工角膜移植的出现,再到猪眼角膜在人类眼角膜移植手术中的应用,医学技术的发展令人感叹。如今,眼角膜移植技术到底如何呢?笔者将为您揭秘。 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 世界上超过1000万盲人是由角膜病引起的。该病为导致眼盲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白内障,其中8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脱盲。 “如今,角膜移植技术已经比较成熟,我们缺少的不是角膜移植技术而是角膜材料!”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医师张凤妍说。 角膜来源短缺是目前困扰我国医生和患者的最大问题。许多因角膜病而失明或濒临失明的患者期待通过角膜移植术恢复视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和风俗习惯的影响,捐献角膜/眼球者极少,远远不能满足临床患者的需要,导致患者只好苦苦等待,甚至不少患有严重角膜疾病的患者因不能及时得到角膜供体进行角膜移植术而被迫摘除眼球。 角膜移植可治疗因视力严重受损甚至失明的角膜疾病。这种角膜移植术可以完全解决患者的角膜问题,让患者拥有清晰明亮的世界。 给您一双人工的眼睛 虽然当今角膜移植术成功率高,但是我国每年获得手术的患者不足5000人,只占实际需要手术总人数的2%。在这些患者当中,绝大多数人可以通过角膜移植重见光明。但是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各地眼库的角膜奇缺,很多患者只能被动地等待捐献。 然而,更多的患者在等待角膜供体的同时,由于病情恶化丧失了治疗时机而永久性失明。“因此,人工角膜就像隐形眼镜一样,为很多急需进行角膜移植的患者提供了第二种选择。”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主任陈鹏说。 人工角膜是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类似人体角膜的产品。人工角膜一般包括光学镜柱和周边支架两部分。光学镜柱是用光学特性优良、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的透明材料制成的,用以替代病变后阻碍眼球光学通路的混浊角膜;周边支架相当于连接光学镜柱和周边组织的桥梁,故要求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 相对于人体角膜,人工角膜所需的保存环境要相对宽松一些,干燥、低温即可。人工角膜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移植面积和厚度,不再受供体局限。 那么,这么神奇的材料到底长什么样呢? “它就跟我们平时戴的隐形眼镜基本一样,厚度在0.2~0.45毫米之间,可以保存6个月。”陈鹏说。但是,目前人工生物角膜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捐献的角膜。“只能针对未穿透性的角膜损伤进行部分板层移植,就是用材料替代腐烂部分,先保存眼球,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治疗。”陈鹏补充说。 据了解,板层角膜移植术是治疗角膜疾病的主要手段。这项技术成熟之后,等待供体的患者们就有了第二种选择,有更多的机会保留视力。更重要的是,患者可以在疾病早期就接受移植治疗,不用等到病情恶化。 陈鹏说:“目前,已有多种人工角膜应用于临床,但其材料均达不到理想要求,且由于人工角膜的晚期并发症有角膜溶解、植入物排出、房水渗漏、眼内炎、人工角膜后增生膜、青光眼等,故仅适用于常规角膜移植失败的双眼角膜混浊性失明患者,一般只作为最后的选择。” “二师兄”的眼睛给您用 “除了现有的人与人之间的角膜移植、人工角膜移植等,目前还有生物角膜移植,也是最近新闻上一直在说的猪眼角膜移植。”河南省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祝磊说。 人的角膜是眼球前部的一层高度透明的组织,就像照相机的镜头一样对成像起关键作用,一旦混浊或受损可直接导致患者失明。当患者因角膜混浊、溃疡等导致视力障碍时,角膜移植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复明手段。猪眼角膜是生物角膜,其实就是我们说的人工角膜。虽然生物角膜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捐献的角膜,但是会大大缓解目前角膜供体奇缺的状况。 据了解,生物角膜是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的类似人体角膜的产品,取材于特殊养殖的猪的角膜。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移植面积和厚度,不再受供体局限。 为什么是猪的角膜呢? 祝磊说:“目前,国内医院选用的都是同一款生物角膜。这种角膜的样子跟隐形眼镜基本一样,厚度为0.2~0.45毫米,在固定液里可以保存6个月。国内开展这项研究已经有十几年了,对于挑选哪种动物,此前做过许多动物实验(如牛、羊、猴子、鸡、鸭、鹅等)。” 选择猪眼角膜,主要是因为这种角膜的组织结构、形态、大小和人比较接近,韧性强度好,适合手术。相比其他动物,排异反应也较小。另外,猴子也合适,但不易大规模养殖。 猪眼角膜被摘除后,直接取眼球放进特殊的保存液里,然后把猪角膜中的细胞、DNA(脱氧核糖核酸)、杂蛋白、糖原等可能引起免疫排斥的成分去除,只保留角膜的胶原蛋白基质和结构,再经过灭菌、灭病毒处理。经过这样的技术处理,其实已经不能叫猪角膜了,因为上面完全没有猪的细胞。 “虽然人工角膜、生物角膜可以暂时缓解人体角膜供体缺失的现状,但是还不能完全代替人体角膜。”祝磊说。他希望今后人工角膜的研究重点是生物材料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临床医学专家联合攻关,以研究出真正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李 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