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这是一篇术后患者的回忆录。患者在跟医务人员的交流中说得最多的就是两个字:谢谢。谈话结束,他把早已准备好的锦旗送到了医务人员的手中,还是说了这两个字:谢谢!看到锦旗上“医术高明”4个烫金大字,听着患者由衷的话语,一股暖流涌上了医务人员的心头。这是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窗外,夜色阑珊。 室内,宁静安逸。 在病房里柔和的灯光下,我在遐想,在回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上腹部开始出现闷痛和饱胀感。我跟所有患病的人心态一样,害怕、恐惧、莫名其妙地胡思乱想,慌忙穿梭于各个医院之间,却没有任何一家医院能给我准确的答案。我想知道真相,也害怕知道真相,这种矛盾的心理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我。 多亏同村人的提醒,我来到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外科,我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找到了胸外科李主任。他详细问了病史,仔细查体,建议我做个胃镜检查。检查结果显示:贲门癌。尽管徘徊不定的心落了下来,但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最坏的答案。当我把检查报告递给李主任的时候,他看见我拿着报告单的手不停地颤抖,于是让我坐下,给我慢慢地分析病情,安慰我说:“这病好好治疗是关键,我建议手术,您得打起精神啊,要做好与疾病抗争的心理准备!”回到家里,我一夜未眠。对我来说,得了癌症犹如晴天霹雳,需要做手术就好比上战场,手术能顺利吗?术后恢复得怎么样?会有什么意外发生吗? 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就像一波一波的巨浪在我心里翻滚,仿佛在吞噬着我的生命。最后,我想起李主任的话,是啊,既然得了这病,就得治,好好治,打起精神治! 第二天,我拿着银行卡和医保本办理住院手续,收费处的同志告诉我,我符合先诊疗后结算的看病条件。于是我拿着身份证和医保本,一分钱没花就住进医院。住院后,李主任再次认真分析我的病情,考虑我有10年高血压病史,也做过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主任来为我会诊,做了消化道造影和各项化验检查,最后一致认为我符合手术治疗的条件。就这样,经过重重“考验”,我终于上了手术台。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了3小时,最后顺利完成,等我清醒后发现身上插了4根引流管。李主任就在我的病床前,对我说:“手术做得很成功。”我心里踏实了。换药的时候,我看见自己的腹部正中有一长约15厘米绕脐手术瘢痕,听主管医生史留强告诉我,手术探及肿瘤位于贲门,侵及胃体、大小弯侧及食管下端,肿瘤大小约4厘米×3.5厘米×1.5厘米,经上腹正中入路的手术方式治疗贲门癌效果好,术后可减轻胃液反流,并发症少。他又说:“目前情况挺好的,你就放心吧!”“放心,我一百个放心。”我连忙答道。从术前的基础疾病控制、围手术期准备到手术中具体操作及术后治疗,另一位医生给我做了详细讲解,科室已经给我研究好个性化治疗方案,希望我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配合,一定配合。”我知道,他们是在用自己的心血与汗水“书写”着每一个治疗步骤。 如今,我已经进入第二个化疗期,平日里在街上转悠,谁都说看着我不像个患者,精神头儿很好。只有我自己心里明白,曾经是怎样的痛苦、迷茫、绝望……然而,我庆幸我信任身边的医生并接受了手术,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了医者仁心。 (这是一位患者的自述,由济源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人员陈晨记录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