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士的心脏外科专家马尔科·图里纳教授,作了题为“21世纪心外科面临的挑战”的报告。他认为,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微创化,为此手术技术还需进一步改进。 老问题:CABG是否将被PCI取代 上世纪60年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世界上最为常用的心脏外科手术。随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逐步完善,目前常规的CABG有被PCI取代的趋势。图里纳教授说,在发达国家,近年来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数逐年增加,而CABG的患者数量却有所下降。有学者甚至认为,心脏介入医生取代旁路移植外科医生只是时间的问题。随后,图里纳教授介绍了CABG在瑞士的开展情况。2001年以来,CABG手术率下降了34%,2006年仅20%的手术是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OPCAB)。 PCI确实优于CABG?随机对照试验是否确实可以给以满意的答案?图里纳教授认为,随机对照试验并不能解决PCI与CABG间的争议,因为既有试验只针对特定的患者群进行分析,而不能代表实际的外科手术患者。他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主要的随机试验都存在一定缺陷,入选的患者不能代表心脏外科的日常患者,这些试验都使外科手术看起来比较糟糕,没有客观忠实地反映真实世界。由此造成CABG明显的生存率优势被心内科医生忽视,而研究表明对于3支病变患者,接受CABG治疗者的3年生存率较接受PCI者高出28.4%。 新挑战:高龄患者大幅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龄化社会的推进,21世纪的流行病学也在不断演变,人类将有更长的预期寿命,合并冠脉和瓣膜疾病的高龄患者也将大大增加。这无疑给所有心血管医生带来新的挑战。心脏外科接受更多高龄患者已成趋势,这意味着心脏外科工作者将面临更大的风险。 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技术方法,如刚刚起步的经皮导管二尖瓣修复术、新的生物瓣置换等。另外,治疗心律失常的外科手段也在快速转变,经导管射频消融已大行其道。但无论如何某些外科手段仍是最为可靠的治疗手段,比如应用MAZE IV 操作治疗心房纤颤。 图里纳教授总结认为,随着腔内介入治疗的发展,传统的外科手术必须不断改进和发展,因为患者更易接受微创治疗,但传统外科手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某些患者还是必不可少的。 (摘自《医师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