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新加坡护理工作标准化浅析 |
| |
河南省卫生厅保健局副局长 姚红玲
9月5日,我们25人前往新加坡参加新加坡南洋创新管理学院“高级医疗管理课程”培训。第一天的安排是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参观学习。在这里,我们见到了6年前从河南省人民医院来从事护理工作的杨女士。一见面,她就跟我聊起在新加坡的感受。她说在这里,护士的压力比在国内大得多。这使我很吃惊。据介绍,这家医院共有997张床位、5149名员工,其中医生809人、护士2643人。由此来看,护士的工作量应该比国内小得多,压力来自哪里呢?接下来一个多小时的探讨,让我对新加坡的护理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 新加坡护理工作采用国际先进管理工具进行管理,达到高度的标准化。 一、护士分级标准化。新加坡的护士大体分3级:护理员、助理注册护士和注册护士。护理员不需注册,与国内的护工相似,但必须通过专业培训。助理注册护士主要从事基础护理工作,如患者生活护理、术后患者各种插管的清洁护理、各种仪器设备的清洁消毒、各种物品的补充配备等。注册护士分4个等级,即SN2级(护士)、SN1级(护师)、SSN2级(主管护师)和SSN1级(更高一级主管护师)。注册护士从事真正意义上的护理工作,特别是SSN级护士,除有较高的护理技能之外,还要具备管理病区和应急指挥能力,能统一协调病房护理工作。 二、护士升级标准化。注册护士可升级,但必须通过标准化考核。SN2升为SN1,一般需2~3年,每年必须参加不少于60小时的理论培训,掌握SN1级护士必须具备的各种技能。杨女士为了尽快升级,主动要求进入重症监护病房,以便掌握更多的高层次护理技能和仪器操作技能。 三、护理流程标准化。每项护理工作都有标准化流程和质量标准,医院根据国际最新发展,每两年对流程进行一次更新。 基础护理标准化。患者入院后,护士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整体状况评估,从头到脚均有严格的评估标准,而不是凭护士的主观感觉。对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就有详细的评估标准,护士必须根据标准逐一填写,最后才能得出结论。 药物配置和输入标准化。如化疗药物的配置,须由专业化疗配药师或药剂师配置后,再送到病房。所有静脉给药均有严格执行标准,什么药可经外周静脉输入,什么药必须经中心静脉输入,每种药物输入均有标准剂量和时间。静脉给药绝对现配现用。 仪器操作标准化。每种仪器均有标准化操作流程,护士根据级别操作不同的仪器。患者需上呼吸机时,护士必须按标准化流程操作和观察。如每小时记录仪器显示的数据→报告医生→记录医生处理意见→每小时观察缺氧情况→提示医生作血气分析→每小时观察痰液分泌情况→按操作标准抽痰→每班测量气囊压力→每班做口腔护理→每天更换胶布等。 四、病情观察标准化。如对使用胃管的患者,严密观察胃管位置,严防食管反流引发肺炎。每4小时抽一次胃内容物,每班查一次胃液PH值,注饭时床头抬高30度。 新加坡护理工作标准化是完全可以得到落实的。因为它有一套智能化与人力管理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机制。首先是智能化管理。每项护理工作流程都输入电脑,护士按流程执行的每一项工作均在相应时间内在电脑上有记录。二是人力管理。每个病区除设1名行政护士长外,还设有3~4个临床护理指导师,主要任务是传帮带,由高年资的、有管理能力的SSN级护士担任。每班均保证有包括助理护士长在内的3个等级护士值班,绝不会有低级别的护士单独值班。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的服务理念是:以病人为中心。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在这家医院,患者的舒适感是极其重要的事情,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这种服务理念。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杨女士的压力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