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爱的丰碑 |
| |
——河南省卫生厅援建江油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纪实 本报记者 吴玉玺 2008年5月12日,地震突袭,美丽的江油市顷刻间变得满目疮痍。在这场地震中,江油市人民医院也遭受重创,虽然没有人员伤亡,但是大多数业务用房变成危房,尤其是两座病房大楼承重梁断裂,楼体从上到下多处裂缝。当时,数万名地震伤员被运往这里,救治只能在帐篷病房里进行。 两年后,2010年5月12日,一座崭新的现代化门诊医技楼在江油市人民医院拔地而起,全面竣工。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亲自将大楼的钥匙交到江油市市委书记易林手中。 这座受到广泛好评的江油市人民医院新门诊医技楼,就是河南省卫生厅对口援建的项目。 河南省卫生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学周多次指示: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一定要把大楼建成江油市人民医院历史上最好的大楼,帮助该院尽快恢复服务能力,让江油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为了尽快完成援建任务,河南省卫生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周学山多次亲赴援建工程建筑工地,视察指导工作。 “这痤大楼是我们医院最漂亮的建筑!”江油市人民医院的职工说。 “新门诊医技楼的建成,加上老病房楼的加固和国家支持的检验楼的建成,将使我们医院的硬件建设水平向前迈进15~20年。”江油市人民医院院长胡永光说。 “江油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的建成,给河南争了光!”张大卫评价说。 一座大楼,成为河南人民对江油人民爱的丰碑,凝聚着河南援建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凝聚着河南省卫生厅领导和每一个普通职工的真情,也凝聚着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和近一亿河南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 高度重视灾区群众的民生 地震后,人民群众的医疗健康需求激增。江油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项目是一项关乎江油人民健康的民生工程。 对口援建任务明确以后,河南省卫生厅作为项目责任主体,高度重视该项目建设工作,专门成立了对口援建江油市人民医院项目管理办公室,抽调人员组成一支精干的队伍,坐镇施工现场,指导、协调工作。 项目施工期间,时任河南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储亚平,副省长张大卫、徐济超、宋璇涛等都来了,亲自到项目施工现场视察指导工作。 省领导指示:援建项目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要精心施工,打造精品,出色完成省委、省政府交给的任务,体现出我们对灾区的深情厚谊,体现出河南人民的精神境界。 刘学周多次听取汇报,多次提出明确要求:要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站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的高度,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对口支援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上来,全力以赴加快援建项目各项工作。 2009年2月10日,周学山专门召集援建办人员开会,就援建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和部署,并语重心长地说,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不辱使命,高质量、高速度地完成援建的光荣任务!2月18日,援建办人员抵达江油,援建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2009年6月23日,刘学周专程到江油指导卫生援建工作。 2009年3月29日,在项目开工仪式上,省卫生厅副厅长秦省来了。 2009年9月22日,省卫生厅副厅长黄玮来了…… 省卫生厅领导都亲自深入到施工现场视察建设进度,对援建工作给予指导和建议。 (下转第二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