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专版
 
第4版:专版  
 上一版  
呵护健康的人生音符
1
11 1 2010年8月10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呵护健康的人生音符
 

(上接第一版)

    邢焕琴在农村宣讲健康知识

邢焕琴在给牲畜采集粪便

邢焕琴在社区开展义诊

邢焕琴正在进行传染病疫情直报工作

    当时,邢焕琴的女儿正在考大学,每天的复习都需要她的照顾。邢焕琴为了非典疫情不扩散,为了群众的健康安危,她只有舍小家、顾大家,让女儿自己照顾自己。5月的一天,她终于有机会与女儿团聚,却发现,正在复习的女儿由于缺少照顾,到了下午四五点中午饭还没吃上。那一刻,邢焕琴感到万分地对不住自己的女儿。其实,因为非典疫情顾不上的还有邢焕琴自己的事儿,由于准备不足,她本该晋升高级职称的事儿泡汤了。
    回忆起那一段如火如荼的抗击非典岁月,邢焕琴告诉记者,她并没有觉得后悔。因为对于一个疾控人来说,能在那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作出自己的贡献,是人生最大的荣誉。同时,一个疾控人一生中能有这样的历练,也是莫大的机遇。
    事实上,面对传染病防控这一新的领域,当年45岁的邢焕琴一直在不断学习、不断钻研,她时时刻刻在寻找机遇,利用自己的知识,为防控各种传染病贡献力量,为保障群众的健康安危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据了解,在郑州市卫生局疾控处工作的时间里,她帮助建立和完善了传染病报告网络,使疫情漏报、迟报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她还随时随地到基层督导手足口病防控,哪怕心脏病发作,吃着难闻的中药,她仍然带病工作。邢焕琴每做一件事,心中始终铭记的是“我时时刻刻是个郑州市疾控人,我不能给单位抹黑。我是华西医科大学的毕业生,一定要用自己的素养让周围的人认识到华西学子的作风和能力”。
    “什么事儿交给邢老师,我们一准儿放心。”这是与邢焕琴共事多年的同事们共同的评价。

 
一个在知识海洋中提升自我的人
    在同事们眼里,邢焕琴干一行爱一行,最突出的就是特别爱钻研、爱学习。
    许多人还记得邢焕琴搞科研时的那股“狠劲儿”。
    从2006年开始,邢焕琴开始进行“郑州市新农合运行效果评价”的自选课题研究。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但邢焕琴坚持认为,这项课题属于社会医学的范畴,可以借鉴预防医学的一些研究理念和手段。
    所有的研究工作,既艰苦又琐碎。一方面,要设计研究方案,设计表格和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反复地召开专家论证会,从理论上论证这项研究的科学依据,这个过程往往要历时几个月;另一方面,还要与郑州大学医学院展开合作,分层抽样,分乡分村分户调查,获得详细的调查数据。
    那两年里,一有时间,邢焕琴就要下乡调查,起早贪黑地进行数据分析研究。渐渐地,郑州市疾控中心的门卫发现,她经常在晚上10点之后才能离开办公室。一开始,门卫还问她,后来也就习以为常了。
    邢焕琴说,那个时候她经常为停自行车的问题困扰。刚开始把车放在办公区车棚,担心走得很晚,麻烦门卫。停在家属区车棚,总是有人看见走得很晚来问。后来又换到办公区车棚,却要麻烦门卫开大门,至今她仍觉着见了门卫很抱歉。
    目前,邢焕琴又接了一个“全国重点肠道传染病监测”的任务。与之前不同的是,承担任务的同时,邢焕琴还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在医院进行治疗。由于治疗需要几个月,这项国家级的课题合作任务又不能丝毫耽搁,她就每天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完治疗后,再赶到单位,继续完成当天的工作。
    郑州市疾控中心科教科胡科长感慨地说:“在邢焕琴身上,体现了疾控人的一种韧劲。52岁的年龄,可能已经有很多人放弃了费心费神的工作,但她干什么事都比较投入、执着,不管发生什么情况都会乐观、积极对待。”
    也正是这种爱钻研的精神和韧劲,在关键时刻,总能受到一致好评。
    一次,郑州市管城区某学校发生群体性发热事件,恰逢甲型流感防控进入关键的时刻。在经过3次处理,病情仍在扩散的情况下,该学校紧急向郑州市疾控中心求援。
    当时,邢焕琴正在一所小学处理疫情,刚刚结束,就又马不停蹄赶了过去。经过3天的连续工作,统计每个班级的具体信息、病例时空分布等,摸清了情况。接着进行数据分析,形成防控决策,进行管理培训,组成了学校师生防控甲流的团队。
    至此,该学校的疫情很快得到控制。该校和上级部门的领导对邢焕琴的工作思路极为欣赏,对取得的显著成效高度赞赏并表示,“以后凡是郑州市疾控中心的事,一定全力去办!”
    邢焕琴回忆说,能将这样一起有着强烈扩散可能性的疫情控制住,并不容易。首先是要消除一部分学生的疑虑情绪,防止他们不服从管理;其次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将控制疫情与恢复教学秩序有效结合起来。
    事实上,科学的理论是防控疫情的最强大的武器。正是通过有效量表(累计新发病人数,如果7天内新发病例很少,可以考虑恢复教学)的设计,天天要求学校报数字,随时调整防控策略,各个班级情况逐渐恢复正常,该校的教学秩序很快趋于稳定。
    这就是邢焕琴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坚持的原则,必须以自身的专业性为上级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才能体现疾控人的最大价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青少年时期的邢焕琴对知识的学习如饥似渴。
    由于生在教师之家,在她心里从小就埋下了好好读书的种子。邢焕琴说,从小她就有一个梦想,长大后一定要上大学。那个时候,由于家穷,母亲卖了公鸡给她交学费。为了读书,她常常偷偷躲在有常明灯的厕所,忍受着冬天的冷,夏天蚊虫的叮咬。
    经过小学、初中、高中艰苦的学习,邢焕琴考上了华西医科大学。对于她来说,大学又是一个补充知识的广阔天地。她觉得自己知识面狭窄、知识匮乏,总觉得以前耽误的时间太多了,几乎每天一睁眼心里想的就是学习。
    “她连吃饭都认为是在耽误时间。”一次,她的同学感慨道。
    从学生时代到走入社会;从西藏到郑州;从钻研卫生专业到在传染病防治领域开辟新天地,邢焕琴就这样,以一种在知识海洋中无所畏惧的跋涉精神提升着自我。
一个在无私奉献中升华自我的人
    靠收废品为生的患者唐某感激邢焕琴。
    一次,他出现浑身打摆子的情况,怀疑是疟疾。附近诊所的医生建议他应该去找找郑州市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邢焕琴,她是这方面的专家。
    让唐某想不到的是,接待他的邢医生和蔼可亲,还亲自给他倒了一杯水,削了一个苹果,让他坐下来慢慢地说。经过邢焕琴的详细检查和解释,排除了疟疾的嫌疑,唐某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作为一名知名的传染病防控专家,邢焕琴遇到这样来看病的人再平常不过。而每一次碰到这样的病人,她总是来者不拒,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帮助患者。
    一次,某医院在给一名患者治疗时发现他有患阿米巴痢疾的症状。他们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就通知郑州市疾控中心的专家会诊。邢焕琴和同事们详细检查确诊后,主动协调北京的专家来给患者治疗。
    作为一名传染病防控专家,她还常常要面对难以预知的危险。一次,某地发现一个不明原因的肺炎病例,邢焕琴到患者家中查看情况时才发现,患者的家里窗户紧闭,四处不通风。而按照传染病防控的规律,这样的情况非常容易造成感染。那次检查后,邢焕琴患了一场大病,发烧了一周,虽然医生诊断只是劳累造成的普通感冒,但还是让人虚惊一场。
    一日,登封市疾控中心求援,说是有一例从非洲回来的发热病人,怀疑是恶性疟疾,需要郑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会诊。当时的邢焕琴,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正在医院接受输液治疗。听完求援电话后,她马上拔下了手臂上的针头,赶忙去给病人检查。回到郑州市疾控中心,她安排实验室留人做检验,等把病人转到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面对病人的安危,她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还有一瓶液体没输呢!
    邢焕琴干起工作来如同拼命三郎,完全不顾自己。渐渐地,不论患者还是同事,都知道邢焕琴是个热心肠的大专家。不论是让她看病,还是向她请教问题,都会得到满意的答复。这不,邢焕琴在郑大一附院治疗期间,每当她进入病房输液治疗,同病房内的其他8名病友都会拥过去,高兴地呼喊:“快来,快来,咱们的老师来了!”
    其实,不仅是他们有机会听到邢焕琴给他们讲解健康知识。在郑州市辖区范围内,凡是有需要的地方,不论是陈寨的社区、还是登封的农村,不论是包片的单位、还是附近的学校,邢焕琴总是不厌其烦、不讲任何条件地前往讲解健康知识。据了解,目前她不仅是郑州市疾控中心“健康大讲堂”专家组成员,还是郑州市“老科协讲师团”的成员。
    面对那么多需要健康知识的群众,邢焕琴总是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一次,她在给郑州市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处级以上干部和教师讲完课后,又赶到河南省实验中学给班主任、辅导员等教师授课,向他们传授急需普及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这两次讲课,每次都需要2个小时左右。还有一次,她在新密市一个大礼堂给2000多名群众讲完课,回到座位上时,全身已几乎虚脱,好长时间站不起身来。
    邢焕琴说,通过健康讲座,可以最大范围的传播健康知识,让群众学会自己保护自己。还可以教学相长,自己也得到成长和提高。群众这么朴实,这么渴望健康知识,她特别陶醉于这样一种知识分享的状态。这是疾控工作者一项神圣的使命,也是一个良好的平台。
    邢焕琴提到了给省人民医院知名专家授课后的感受,通过讲课,深深体会到了疾控人的价值所在。简单来说,临床医学与预防医学的区别是:面对个人与面对群体的区别,注重治疗与注重预防的区别,治疗一个人还是防控一种病的区别。
    这就是以邢焕琴为代表的疾控人。虽然在个人收入上与临床医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创造的社会效益却不遑多让。当前社会的需要,疾病谱的转变,都对预防医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人生价值的实现来说,疾控人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