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医政观察
   第6版:健康护航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综合文摘
 
第8版:综合文摘
 上一版  
我国疟疾防治策略作出重大调整
保健食品化妆品审评先管“裁判员”
北京 近两万患者选择“先诊疗后结算”
石家庄 65岁以上农村老人被纳入健康管理
江苏 农村先心病患儿最高可报90%费用
一场“健康讲座”骗走40余万元 受害者多为退休老人
新西兰研发雷克斯仿生腿让轮椅“下岗”
2010年第二批虚假中医药机构网站名单公布
英国医生“钟点工化” 一年后引发医疗质量下降
百名贫困白血病患儿将获援助
“按揭手术”没法推广
网上卖假药猖獗 凸显疾病咨询渠道缺失
1
11 1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我国疟疾防治策略作出重大调整
      当前我国疟疾防治正从控制阶段走向消除阶段,防治策略由过去“针对高发区,降低发病率”调整为“针对每个疫点,阻断疟疾传播”,同时将全国以县为单位分作4个类别,分别实施不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这是记者日前从在贵阳市举行的全国消除麻疹和消除疟疾工作会议上获悉的。
    据了解,2009年,全国报告疟疾病例数较2008年下降了46.6%,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安徽、河南、湖北等省局部地区。2010年,中央财政已将转移支付疟疾项目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区、市)。目前,在全国24个疟疾流行省(区、市)中,95%的县(市、区)疟疾发病率已降至万分之一以下,仅有87个县(市、区)疟疾发病率超过万分之一。
    根据2006~2008年疟疾疫情报告,全国以县为单位共分为4个类别。一类县为3年均有本地感染病例,且发病率不高于万分之一的县;二类县为3年有本地感染病例,且至少1年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的县;三类县为3年无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流行县;四类县为非疟疾流行区。其所对应实施的疟疾防治策略和措施是,一类县加强传染源控制与媒介防制措施,降低疟疾发病;二类县清除疟疾传染源,阻断疟疾在当地传播;三类县加强监测和输入病例处置,防止继发传播;四类县做好输入病例处置。根据防治进程和流行情况改变,各地疟疾防治策略还将适时调整。
    据悉,全国实现消除疟疾的阶段目标是,所有三类县到2015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所有二类县以及除云南部分边境地区外的一类县,到2015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18年实现消除疟疾目标。云南边境地区的一类县,到2015年疟疾发病率下降到万分之一以下;到2017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到2020年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
                  (摘自《健康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