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纤支镜“并联导管” 巧取气管异物 |
| |
本报讯(通讯员 时仲省)山西阳城1岁多的女孩小娟,不慎将半粒花生米呛入呼吸道,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其家人抱着她辗转多家医院,均因年龄太小、取出困难而未被收治。小娟的父母通过网上查寻,3天后来到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医护人员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和独创的“单管道纤支镜检查并联导管供氧法”,仅仅用了40分钟,就将卡在支气管内的异物顺利取出。 纤支镜取小儿气管异物,减轻了创伤。由于发育不全,呼吸、循环代偿功能较差,耐受性差等原因,在取出异物时,1岁左右的小儿有时会出现缺氧,造成窒息或心跳骤停等危急情况,有的医院不愿收治。 郑大二附院呼吸科教授齐景宪在临床实践中反复思考、实验,多次改进,终于研究出用“单管道纤支镜检查并联导管供氧法”取出小儿气管异物,即先通过纤支镜管道送入吸氧导管,将吸氧导管保留在气管内,在供氧有保证的前提下,进入纤支镜,进行检查和取出异物。这种方法避免了缺氧风险,提高了纤支镜取出小儿气管异物的安全性。他们的临床实践证明,单用并联导管持续供氧,远远优于经导管高频呼吸机供氧。这项革新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