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临床荟萃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第三人民医院特刊
   第6版:第三人民医院特刊
   第7版:第三人民医院特刊
   第8版:第三人民医院特刊
 
第3版:临床荟萃
 上一版    下一版  
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科学声明支持绝经早期开始激素治疗 绝经激素治疗或将重现生机
如何选择腹主动脉瘤治疗方法
图片新闻
纤支镜“并联导管” 巧取气管异物
完全腹腔镜下 切除血管瘤
心脏换俩“瓣” 重症转平安
郑州市骨科医院微创脊柱科 微创开拓脊柱疾病治疗新天地
掌跖部皲裂型湿疹治疗体会
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方
1
11 1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美国内分泌学会发布科学声明支持绝经早期开始激素治疗 绝经激素治疗或将重现生机
 

  美国内分泌学会日前发表科学声明,强调绝经激素治疗对于部分女性,尤其是刚进入绝经期的女性,很可能利大于弊。由此,正陷入低谷的绝经激素治疗或将重现生机。
  该科学声明的主要作者、弗吉尼亚大学的Santen指出,出于缓解绝经症状和降低心血管疾病、骨折及痴呆风险的期望,绝经激素治疗在20世纪90年代风靡一时,但女性健康倡导研究显示绝经激素治疗反而与心脏病、卒中和乳腺癌风险增加相关,令绝经激素治疗迅速降温。而近期研究提示,上述风险可能与进入绝经期至开始绝经激素治疗的间隔时间有关。与60岁以后开始绝经激素治疗者相比,50~59岁开始绝经激素治疗者的获益显著增加:绝经激素治疗干预5年可使死亡风险降低30%~40%,面部潮红、膀胱过度活动等绝经症状缓解90%,而心血管疾病风险并未增加,虽然乳腺癌风险仍有增加,但仅限于雌/孕激素联合治疗者。
  反观女性健康倡导研究,其入组者的平均年龄为63岁,刚进入绝经期者(50~54岁)仅占3.5%,而后者才是考虑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主要人群。此外,女性健康倡导研究并未考量绝经激素治疗对绝经症状的疗效。为此,科学声明纳入了新数据,着重评估了绝经激素治疗对50~55岁女性的作用,得出了下列具有A级证据的结论:
  雌激素单药或联合孕激素 可有效降低面部潮红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部分女性使用小剂量雌激素即有效;绝经后用于预防绝经后骨丢失和增加骨量,效果与双磷酸盐治疗相当;可降低髋骨、椎骨骨折风险;X线检查示使用者乳腺密度增加;虽然长期联用雌激素和孕激素并不导致子宫内膜癌,但雌激素单药增加该风险;增加胆囊疾病风险。
  替勃龙 可作为绝经后血管收缩症状的治疗选择;可改善泌尿生殖器萎缩;对于60岁以上的骨质疏松女性,可显著降低椎骨、非椎骨骨折风险;可能增加乳腺癌复发风险;用于老年女性可能增加卒中风险;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癌风险。
  雷洛昔芬 可显著增加骨矿密度和降低椎骨骨折风险,但不降低髋骨骨折风险;可能降低乳腺癌风险;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不增加脑卒中风险。
  其他 雌/孕激素联合治疗可降低结肠癌风险;阴道内使用极小剂量雌二醇或可有效缓解阴道萎缩症状;阴道内使用雌激素可降低尿路感染风险;经皮给予生理量的睾酮可改善性功能,而去氢表雄酮无效;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女性,静脉血栓风险增加约1倍,如果同时有年龄、身体质量指数高、血栓形成倾向、手术和制动等危险因素,这一风险会倍增;已有血管疾病的老年女性,使用激素不降低脑卒中风险;60岁以后开始绝经激素治疗不能改善记忆力。
  Santen强调,50~55岁女性是考虑接受绝经激素治疗的主要人群,绝经激素治疗对于这一人群可能有多方面益处,临床医生应将针对这一人群的证据作为临床决策的主要依据,并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潜在风险制订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