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专家讲坛
   第4版:专版
 
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移民新居变成医疗室
追求健康不停步 居民“热追”科学运动
守护生命的天使
图片新闻
偃师市孟津县摸清中医“家底”
范县关爱高温下的建筑工人
中国人的骄傲
进修归来不共享费用不报 栾川县医院继续教育管理有新规
1
11 1 2010年7月13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移民新居变成医疗室
    7月10日下午5点,辉县市常村镇王井村移民新村37号户。
  从外面看,这是一座标准的二层小楼,有独立的院落,外墙统一粉刷为浅黄色。
  可是刚刚顺台阶而上,进入院落,就发觉这户移民的不寻常来。只见屋子台廊的右墙角,醒目地摆放着一个四层的大立柜,每层两格,都整齐地摆放着药品。走近一看,桂林西瓜霜、落花参片、清开灵注射液、医用脱脂棉……都是丹江口库区乡间百姓最常用的药品。
  户主的名字叫荆英伟,是迁出地仓房镇王井村约1500口人中唯一一名村医。来荆英伟家之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他们作为第三批搬迁人员,已经入住新村3天了,但万事待兴,不知道能不能从他这里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讯息。
  起初,我们看的是1号户,户主却极力向我们推荐荆英伟,并且熟门熟路地把我们引到他家里。稍作思考,就能猜想这名村医的不平凡。果不其然,在荆英伟的客厅,已经坐满了村民。一打听,除了荆英伟的妻子、弟弟,竟然都是来看病的人。
  一位穿着还算入时的年轻人半躺在客厅的长竹椅上,右手扎上了吊针,头上有3个输液瓶从输液架上垂下来。“你们得的都是什么病?”“从大前天搬过来我就一直拉肚子,肯定是水土不服了。这边的天气又比较热,没有树遮挡,就着急来找荆大夫看病了。对了,我告诉你们,荆英伟在我们那里看病的能耐可大了。这不,今天一上午找他看病的就有10多人。”大概是看到我们要找荆英伟聊天,这位年轻人的话突然多了起来。
  身边的荆英伟打过招呼后,抱歉地向我们笑笑。“别听他乱说,我也只是继承了父亲的家传,今天下午来看病的也不算多,才有四五个。最忙的还是昨天,大概乡亲们一时半会儿适应不过来,来看肠胃病的很多。我们一家都忙到了深夜2点了呢。”
  记者打量了一下屋子,客厅正中的桌子上摆着一张遗像,定是荆英伟的父亲了,清瘦而矍铄。一打听才知道,荆英伟的父亲是个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荆英伟说,他从淅川卫校毕业后,又到南阳进修过,但却不能完全像父亲那样行医了。至今,他主要是靠中西医结合疗法给病人治病,完全用中药治的病人也只占到四成左右。同时,弟弟也继承了父亲的职业,在淅川县城开了一家个体门诊。听得出来,为不能完全继承父亲在中医治疗上的丰富经验,荆英伟一直心怀歉意。
  “那你这次带中药了没有?”“没有,中药存放要讲究一定的条件,路途上带着不便,我们搬过来还没有完全对接好,还得等等才能入药。”“新农合在你们那里开展得怎么样?”“挺不错,虽然我们各个自然村之间的住户高度分散,但政府比较重视,我们的参合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
  言谈中,荆英伟忽然说出了自己的一些担心。“搬过来之后,我就马上到附近的卫生院进药,结果发现一些我们需要的药还是没有。可能是因为用药习惯不一样吧,希望稳定下来能快点找到药。”看得出来,荆英伟是个有心人。记者告诉他,辉县市卫生局近期会安排全面的对接,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妥善解决。
  “那你在原来仓房镇那边一年能收入多少?”听到记者问起收入状况,荆英伟顿时谦虚起来,说也就只有一两万元。此外,他家还要靠种些庄稼和柑桔养家。然而,记者待在其屋里的短短三四十分钟,就又有5名村民前来看病,他对自己收入的说法显然还是个保守数字。
  说起对未来的憧憬,荆英伟希望能很快扎下根来,继续用自己的医术为村民们服务。其实,荆英伟已经在为乡亲服务了,相信他一定会做得更好。
  就像这些从千里之外的仓房镇搬过来的库区乡亲们一样,刚刚入住第二天,他们已经开始装太阳能热水器、买新家具、改造壁橱……全面向新生活迈进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