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乡医特刊·乡医教材
   第4版:乡医特刊·健康专题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他们是这样对村医进行绩效考核的
那一夜
特刊,精神的家园
山民健康的守护者
麝香的传说
牛黄的功效
1
11 1 2010年7月10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山民健康的守护者
 

通讯员 王有震 陈建玉


  在豫南石龙山脚下,有这样一位62岁的老人,他扎根深山,45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山民治病,先后为22万名患者治好了病,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山区医疗卫生事业,在当地百姓中有口皆碑。他就是泌阳县马谷田镇杨楼村卫生所所长杨继典。
  杨楼村地处泌阳、桐柏、确山3县结合部,过去交通不便,群众居住十分分散。杨继典从小目睹山民们缺医少药、看病难的状况,便立志长大后悬壶济世。1965年,他初中毕业后,就回到村卫生所当两年司药,后当医生。他苦读医书,拜当地名医为师,自修了大专,还多次到市医院进修,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山区名医,尤其擅长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治疗。
  由于他技术精、医德好,吸引了泌阳县周边乡镇和桐柏县黄岗、毛集、朱庄等乡镇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他每天至少接诊10多人,多则数十人。忙时,他一天吃两顿饭是常事;有时候,还要走在夜里翻山越岭出急诊。而这些苦与累,杨继典丝毫不以为然,反而甘之如饴,因为这实现了他当年悬壶济世、造福乡民的理想。
  多少年来,杨继典为乡亲们的健康,付出了大量的精力和金钱。30年前,为宣传、普及农村医疗卫生知识、为群众防病、治病,杨继典长年身背药箱,进寨入户,巡回诊疗。8年前,为了解决山区群众透视拍片难和化验难的问题,让百姓少花钱看好病,他自筹资金购买了血常规、尿常规化验设备和1台200毫安双床双管X光机,为乡民检查时分别减半、优惠60%收费。现今,为落实国家实行“一村一所”的政策、提高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建立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杨继典带头集资。在他的带动下,另外两名医生也不甘落后,很快建起标准化村卫生所,率先在全镇成立了村级集体卫生所,而且每天保证24小时有医生值班。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杨继典的努力,换来了乡亲们的广泛赞誉。不久前,泌阳县马谷田镇王庄村花甲老人王秀云为感谢乡村医生杨继典治好她10多年的心脑血管病,特精心制作了一面锦旗,上书八个大字:“华佗在世,医德高尚”。除了送锦旗这样的形式,朴素的乡亲们还用其他各种各样的方法感谢他。
  毗邻的桐柏县黄岗乡黄楼村大田庄黄炳新的古稀母亲因患肺原性心脏病合并心衰,导致肾功能不全,到当地卫生院住院,该院给他连下两次病危通知书。当老人被家人抬回家准备后事时,有人提议“咋不找杨继典医生看看”。于是,杨继典跋山涉水20多里山路赶到大田庄。当他来到老人的床前时,见老人唇紫、浑身浮肿、脉沉细微,时跳时停。杨继典对症下药,精心护理,半个多月后,老人化险为夷。黄炳新感激万分,他以当地最朴素的感恩方式,连续多年春节去给杨继典拜年。
  杨楼组72岁的五保老人张子重突发脑溢血,经杨继典抢救了4天3夜,老人的命虽保住了,但落下右侧偏瘫的后遗症。老人病卧在床,大小便难以自理。杨继典不但免去2000多元钱的药费,而且经常伺候老人吃喝拉撒睡,还经常为老人改善生活。老人病重,杨继典亲自护理,晚上睡在老人屋里,悉心照料。在弥留之际,老人拉着杨继典的手,老泪纵横地说:“你真是天下难找的好医生!”
  杨继典行医45年,好事、善事做的不计其数。他对困难群众从不吝啬,谁家缺米少盐,谁家儿子考上大学,谁家修房盖屋等等,他总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主动伸手相助。他对五保户、残疾人、军烈属、计生户和困难户,总是减免药费。比如堡子村小店组老人王国录,生活困难,杨继典全部免收其医药费。老人病故,他就把这笔帐一笔勾销。由于他从不收取诊费、注射费、护理费等,几十年来,杨继典已为乡亲们累计减免收费32万元。难怪南岗村南岗组64岁的退休教师杨继炳这样夸赞杨继典:“如果按正常收费标准收费,杨医生早就发财了,也早住上大楼房了。”而现在,杨继典住的仍是上世纪70年代末盖的4间小平房。
  对历史来说,45年不长,只是一瞬间;对个人来说,45年太久,是人的大半生。而杨继典,用45年时间,将山民健康守护者的形象永远定格在人们心中。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