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辉县市南寨镇卫生院院长元建青
本报记者 常俊伟 通讯员 张松林

强者当家医院兴
房屋破烂不堪,卫生院的效益不景气,职工只能勉强发基本工资,职工思想不稳,群众意见很大,这就是2004年元建青刚任院长时,辉县市南寨镇卫生院的真实写照。
牵牛要牵牛鼻子。元建青首先抓住基础设施建设这个突破口,开始了艰苦的创业历程。他制订卫生院长远发展规划,加强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他改建卫生院房屋156间,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为织密卫生网络网底,从2007年起,他们在全镇开展了标准化卫生所建设,2009年全镇16个行政村已全部建成使用。2009年6月,卫生院又开始着手建设综合医技楼和120急救站。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作为院长,他以院为家,把发展壮大医疗卫生事业当作头等大事,用实际行动给职工作表率。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防控工作中,他都身先士卒,带头工作。在生活上,他更像一个家长,时刻关心每个职工的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卫生院很快形成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爱岗敬业、团结和谐的风气。
群雁齐飞头雁领
作为“领头雁”的元建青,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与生活中,总是挤时间学习政治理论,钻研业务技能。在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同时,他十分重视提高职工的政治业务素质,同时注重吸引人才,走人才兴院的路子。他先后选送20个职工到省、市、县医院进修学习,让他们带回先进技术,充实医技力量。作为辉县市南寨镇卫生院院长,他坚持带头组织职工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教育,职工进一步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搞好本职工作的信心与责任感,促进了卫生院的健康发展。
为了使卫生院的管理规范化,他带领院班子成员建立并实施了各项规章制度,修订了院委会议事规则、职工学习、工作制度;制定了各个岗位的职责,推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危重患者会诊、转诊制度,特危患者家属谈话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和交接班制度;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定期组织村医进行业务知识培训,规范了各村卫生所的诊疗行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村上宣传动员,发放宣传单,2009年全镇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敬业廉洁树形象
强化行风建设,坚持“开门办院”是元建青坚持的一贯原则。他们对住院患者实行住院费用公布制度,接受群众的监督。辉县市南寨镇卫生院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搞好优质服务,定期召开患者或患者家属座谈会,征求老百姓对卫生院医疗服务的改革意见,几年来,患者对卫生院的综合满意度达98%。身为卫生院负责人,他廉洁自律,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他建立和完善了卫生院的廉政机制,树立了廉洁、自律、务实、高效的行业新风尚;注重加强职工的医风医德建设,组织职工学习实践《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建立和完善一整套行风管理制度,形成卫生主管部门、医疗机构和社会群众相结合的行风监督机制,有效遏制了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乱收费等不正之风。
由于机制活、措施实,职工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明显高涨,卫生院的经济效益连年攀升。2008年,卫生院各项业务收入达到230万元,是2003年的20多万元的10余倍。今天的南寨镇卫生院早已旧貌换新颜:医疗设施先进,医技力量雄厚,环境优雅,服务管理到位,已成为辉县市乡镇卫生院的领头雁,也成为老百姓的贴心卫生院。南寨镇卫生院连续5年被辉县市卫生局评为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妇幼保健工作先进单位、疾控工作先进单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先进单位等。卫生院先后10多次受到市、县、镇的表彰奖励。
现在,辉县市南寨镇卫生院的服务范围已辐射至周边山西陵川、壶关、河南林州等2省4县,成为辉县市医疗卫生网的中流砥柱,为8万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