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安阳县铜冶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永宾 本报记者 张治平 临危受命 勇挑重担 2000年,由于一起医疗事故,安阳县瓦店乡卫生院“元气大伤”。卫生院业务收入逐月下降,职工连续数月工资没有保障,人心惶惶,很多职工纷纷辞职到别处发展,医院几乎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同年11月,副院长张永宾临危受命担任瓦店乡卫生院院长兼党支部书记。 张永宾,1990年从安阳市卫生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安阳县瓦店乡卫生院工作。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他就深刻体会到了外科医生的艰辛:既脏又累,时刻有风险。但看到病人康复后的笑脸时,他感受到更多的是工作的快乐。为提高业务水平,他苦练基本功,先后到河南职工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继续学习,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后又到安阳县第二人民医院、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安阳市人民医院进修深造,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的手术操作技能,成为瓦店乡卫生院的外科领头人。 如何才能使卫生院起死回生,摆脱困境,实现发展,成了张永宾考虑的首要问题。 经过反复考虑后,他果断决定,调整医院领导班子,建章立制,大刀阔斧地整顿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积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环境;他们加大宣传力度,高薪聘请安阳市妇幼保健院专家来医院坐诊、手术。他首先补发了拖欠工资,稳定了职工的情绪;他积极探索出路,研究发展规划,对医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行了认真解决。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永宾的带领下,瓦店乡卫生院抢抓机遇,规范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医院大变模样,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多措并举 谋求发展 作为普通老百姓,他们到卫生院看病最在乎卫生院哪些方面? “就医环境好、能看好病、服务态度舒心,无外乎这几个方面。”作为在基层摸打滚爬10多年的卫生工作者,张永宾看问题一针见血。 “老百姓最在乎的,就是我们卫生院努力的方向。”张永宾带领卫生院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做好老百姓最在乎的事入手,谋求卫生院发展。 积极争取支持,改善就医环境。通过多方努力,2005年瓦店乡卫生院被列入河南省中心卫生院建设项目,争取到了建设资金50万元,他们将卫生院门诊楼及病房楼进行了装修改造,配备了120救护车,多功能手术床及300毫安双管双床X光机的设备。瓦店乡政府又划拨给卫生院2100平方米集体土地,为该院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2009年,经过努力争取,瓦店乡卫生院又被列入国债项目建设单位,投资135万元建设了2000平方米的综合病房楼。这些都极大地改善了卫生院的就医条件,给群众看病带来了实惠。 狠抓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张永宾非常注重学习兄弟单位的经验,他经常组织院管会和职工代表到其他卫生院参观学习,实地感受其他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并结合自身的特点研究本院的发展思路。为了提高卫生院综合实力,他每年都选派2~4名事业心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轮流到上级医院进修深造;卫生院还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签订了技术帮扶协议,聘请安阳市三院的专家到卫生院常年坐诊。专家坐诊期间还举办理论讲座、手术示教活动,促进了卫生院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提高了医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另外,张永宾还与外出进修人员签订了责任书,既保证他们学有所成,又保障了人才不流失。 强化“三基三严”,改善服务质量。多年来,瓦店乡卫生院持续开展了以“规范操作、规范书写、规范管理”为主题的医疗质量控制活动,全面实行了医疗质量的目标管理,并加强督察,奖罚分明。他们还加强对卫生院职工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教育,定期组织开展《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等法律的培训与学习,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意识。 为改善服务质量,张永宾要求每位医护人员必须做到微笑服务,始终坚持“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准则;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做到以礼待人,对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要求医务人员对参加新农合的患者提供帮助,帮助办理相关手续,直至患者将补助金领到手中为止;及时向群众公开医疗收费标准,医疗服务流程,实行住院一日清单制,增加透明度,制定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十项承诺,认真落实和执行卫生部门八不准,在醒目处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公开院长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率先垂范 尽责敬业 在张永宾的意识里,卫生院院长不是靠命令来管理职工的,而是靠身教。“要求别人做到的,我都首先做到。”他说。尽管院长的日常事务很忙,可他凡事率先垂范、尽责敬业,赢得了广大职工的信任和尊重。 2006年8月的一个晚上,身为院长的他刚刚为一个左胫骨骨折病人做完3个小时的手术,回到办公室又翻阅了两遍当日县卫生局会议的相关资料。此时时针已指向了凌晨1点,他刚躺下准备休息,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急诊医生说:医院来了一个腹部开放性损伤的病人。接完电话,他疾步如飞,跑到急诊室。 只见急诊床上,躺着一位脸色苍白,年龄约十八九岁的男青年,因腹部被利器刺伤,肠子在外暴露着。张永宾一边安排抗休克抢救,一边准备手术和输血。由于术前失血过多,两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的休克尚未完全纠正,回到病房后,张永宾让其他人员回去休息,自己守候在病床前,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 清晨6时,清醒过来的患者抬头看见满脸倦容、疲惫不堪的张永宾,心中荡漾着感激之情,眼含热泪,一时语塞,伸手掏出身上仅有的200元钱要表心意,却被张永宾再三推阻,婉言谢绝。 2005年3月,无儿无女的胡大娘因心脏病来到瓦店乡卫生院治疗,因家庭经济困难,病愈出院时还欠300余元医疗费,张永宾得知后,自己掏腰包替胡大娘补齐医疗费,为她办理了出院手续。 创新才能发展,张永宾深知在医学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外科手术更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他每天除了行政工作外,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外科技术的学习提高上,使卫生院原来不能做的手术,如“胆囊切除术”、“前列腺摘除术”,也能开展了。 多年来,张永宾凭着自己过硬的医疗技术、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视病人如亲人的医德医风,在从医生涯中,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真情付出 硕果累累 几年间,在张永宾的带领下,瓦店乡卫生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飞跃。 2000年,瓦店乡卫生院经济收入只有30万元;2004年经济收入64万元;2005年业务收入增至83万元,增幅近30%;2008年业务收入突破240万元大关。卫生院的业务收入提高了,职工平均工资由原来的300元发展到2008年的人均工资1500元。卫生院的蓬勃发展,为全乡农民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全院职工也得到了实惠。职工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干劲更足了,卫生院发展的路子也更宽了。 多年的出色工作,也为张永宾赢得了许多荣誉。他连年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和勤廉标兵;2006年他被评为“安阳市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2007年获得“安阳市优秀医师奖”;2009年被推选为“河南省优秀乡镇卫生院院长”,他的先进事迹被写入《今日河南》、《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决策探索》;他曾发表国家级专业技术论文3篇。 面对诸多的荣誉,张永宾却没有丝毫的骄傲,他诚恳地说:“我只是尽了一名普通医务人员应尽的职责。” 2009年8月底,因工作需要,张永宾被县卫生局党组安排到铜冶镇中心卫生院担任院长职务。 从一个拥有30名职工的乡卫生院调到拥有80多名职工的铜冶镇中心卫生院,他深深地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责任更大了。 张永宾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用饱含对事业的真情,用力描绘着铜冶镇卫生院美好的蓝图。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张永宾的正确带领下,铜冶镇卫生院的明天将会更加灿烂辉煌。
记者手记:一张桌子、三把椅子、一张床,这就构成了张永宾的办公室。 在采访间隙,记者意外地发现张永宾的桌上放着降压药,一问才知道他吃降压药已经一年多了。“这都是工作压力大,休息不好造成的。”他笑笑说。 聊天中,记者注意到,他不出三句话准会说到卫生院的发展问题。 他说:“铜冶镇有很多工矿,有2万多名工人,过去卫生院忽视了这部分人群的就医需求。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建立骨伤科,做好妇产科,拿出我们最好的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就医需求。” 聊起家庭,张永宾脸上洋溢着幸福。他说,县卫生局领导充分考虑到他的家庭和工作实际,把他的爱人从瓦店乡卫生院调到县里的一家医院上班,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很是感激,觉得唯有加倍努力工作才能不辜负领导的厚望。 这就是张永宾,一位勇于奉献、懂得感恩,甘愿悬壶乡里、醉心杏林的优秀基层卫生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