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面对“无主病人”的尴尬 |
|
□洛阳市孟津县卫生局 姚伟旗 在一个阳光明媚上午,我正在一楼诊室接诊一位病人。“咚咚咚……”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敲窗玻璃的声音,我不由自主地回头看了一眼窗户,窗外是内科的郭医生在敲,看起来很着急的样子。 我赶忙走出了诊室,看到救护车上躺着一为约60岁的老先生,左侧肩上吐满了呕吐物,意识不清,正在烦躁地活动着肢体。看此情况,我急忙说:“病人情况很危险!病人家属呢?”郭医生说:“他的亲人找不到了。”“无主病人”这个名字在我脑海中一闪而出,对于基层医院来说最不愿意遇到的事情就是接到“无主病人”,因为这部分病人的医疗费用无着落,弄不好医疗费用得医疗人员垫付。这时,病人已经开始出现再次恶心、呕吐症状。“快,用甘露醇降颅压,头要侧向一侧,保障呼吸通畅,吸氧……”我和郭医生、护士小王开始迅速对病人进行抢救。在病人稍微稳定后,就将病人送往上级医院,以求明确诊断,好进行下一步的治疗。 25分钟后,病人被送到了县城的医院,检查结果是脑出血,必须当即进行手术治疗。当医务人员知道该病人是“无主病人”时,同样面露难色,怎么办?这时郭医生和司机小刘说:“抢救病人要紧啊!大夫!”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先让病人住了院。 其实,我们作为医务人员都知道,抢救生命是第一要务。可临床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同时要必须考虑:病人没钱,由谁来付医疗费?尽管我国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实施的难度很大。本来医务人员应该是不论病人有钱与否,只要有病到了医院,医务人员就只考虑用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最好。可现在,医务人员不得不为病人有没治病而分散精力。 如果病人既没钱、又有病,势必会影响到医务人员对“无主病人”诊治的积极性。因此,制定相应可行的政策提高基层医院诊治“无主病人”的积极性,是我们基层医务人员所期盼的事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