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从被动到主动,多多益善 |
|
□胡晓军 2年前,河南省卫生系统“五大工程”开始实施,三项工程关涉农村、农民,在硬件上,农村医疗环境一日一变;在软件上,乡村医务人员的综合技术实力得到增强。同时,城市医院积极派出医务人员下到乡村,城乡医疗机构之间的交流互动开始频密。 这是一个好的转变。 城市医疗机构在变,通过下乡,他们了解到广大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对疾病谱在农村的发生、发展、转变有了近距离的认识,不论在技术的提高还是服务观念的转变上都有裨益,回过头来能够想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适宜、实用技术。 农村医疗机构在变,通过政府的输血、上级医院的大力支持,他们的生存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观,给农村群众看病时的自信心更强了,也因此赢得了更多的尊重。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新农合和“五大工程”的洗礼,他们的腰板硬了,积极性高了,敢于谈改变、谈理想了。 我们知道,中国传统上是一个农业社会,100余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度发展,以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工业革命需要200多年才要走完的历程。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城市加速度发展的同时,农村的发展节奏却相对缓慢,并逐渐形成了目前需要正视和破解的城乡二元结构。 建设和谐社会,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农村的发展,除了要改革攻坚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之外,我们还不得不注意新思想、新观念在农村的启蒙。也只有现代社会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在广大农村得到普遍渗透,一些外在的改变才能最终演化为内在的变革,一些短期的输血才能转变为广大农民自我造血的过程。 至少,对于我们农村人来说,改变既然不可避免,与其坐等外力的支配,不如自己主动一点,当好的政策来临时,能够做好准备,结合实际拿出创新的办法,让好的政策变为惠及乡里的善政。与其等着外界的关注,不如自己主动创造机会,善于策划和营销自己,让自己真正成为这片土地的主人,完成从农民身份到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转变。 几千年来,乡村医务人员是农村的知识分子,他们要干预乡里乡亲的健康与生命,自然在感情上与他们血浓于水。在时代呼唤新农村建设加速的今天,我们的乡村医务人员仍然应该有能力传递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仍然应该有能力突破现实中的困境,仍然应该有能力实现治病救人的梦想,让我们曾经的“先生”头衔仍然焕发光彩。 期待,在更多的善政中,看到我们的医务人员更多的积极,更多的主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