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综合文摘
   第4版:卫生文化
   第5版:管理纵横
   第6版:人物彩照
   第7版:医药园地
   第8版:公共卫生
 
第1版:要闻
 下一版  
细化薄弱环节的监管目标 夏季食品安全监管织起天罗地网
河南积极安排部署“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更快捷 更满意 更公益 核心指标显示全省三级医院运行良好
焦作七部门联合出击 整顿医疗服务市场
平顶山市湛河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为贫困儿童检查身体
驻马店手足口病防控以农村为重点
新视觉
开封首家新农合省级直补医院落户郑大四附院
血管腔内球扩式覆膜支架成形术解除体内“定时炸弹”
安阳市城乡医疗救助年底实现同步结算
郑州“双争”活动助力基层卫生
1
11 1 2010年6月5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血管腔内球扩式覆膜支架成形术解除体内“定时炸弹”
 

  本报讯(通讯员 曹 咏 符 臻)患有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的李某今年只有21岁,原本以为这样的严重疾病需要承受痛苦的开胸手术,没想到只在腿上开了一个小口就彻底解决了问题。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二病区成功地为其施行了血管腔内球扩式覆膜支架成形术,解除了该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
  据主治大夫王志伟介绍,该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肺部疼痛,被紧急送往该院急诊科。检查后,医生发现患者的上肢血压高、下肢血压低,在进行CT等相关检查后,又发现患者患有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
  据郑大一附院二病区主任管生教授介绍,主动脉缩窄属于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且多合并有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根据狭窄的部位,主动脉缩窄可分为导管前型和导管后型二类。导管前型主动脉缩窄病例,90%于1岁内死于心力衰竭。导管后型主动脉缩窄病例,死亡的平均年龄为32岁。这种病如果不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都会最终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于这种疾病,传统的外科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和患者的体质原因,往往有很高的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该院去年曾接诊两例此类患者,均未成功。当该患者来求诊时,以管生教授为首的外周血管介入团队高度重视,经反复研究,决定为患者行经股动脉切开主动脉腔内球扩式覆膜支架成形术。该院紧急招标,购进手术中最为关键的器材——双球囊扩张式覆膜支架。5月25日上午手术开始,在主治大夫与手术室麻醉师等的密切配合下,为患者进行了全身麻醉、左肱动脉穿刺置管造影右股动脉切开、建立轨道、装载并输送支架、双球囊逐个扩张等,随着覆膜支架的慢慢打开和球囊回抽,患者的血压逐渐恢复正常。复查造影显示,狭窄处血管被重塑,手术成功了。患者第二天就开始下床活动,术后恢复顺利,现已痊愈出院。
  据悉,该术式只是近几年刚有文献报道,国内仅有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几家大医院有过尝试。此项技术为河南省首例,它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河南省对血管腔内球扩式覆膜支架成形术治疗的空白。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