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名院风采
   第3版:名院风采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季节交替,慎防胃肠型感冒
胃肠型感冒食疗小妙方
警惕隐匿性脾破裂
寻常痤疮的中医药治疗
活涩并用止崩漏
血糖异常也许是药物惹的祸
寒凉体质者暑天不可多喝绿豆汤
开着车睡着了一查竟是打鼾症
中医越早介入手足口病防治效果越好
治肝硬化验方
白芍药可治肌肉痉挛
妙用大蒜治白喉
1
11 1 2010年5月27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活涩并用止崩漏
  ■王金亮 侯红霞
  崩漏一证历代医籍多有记载,“非时而下,淋漏不断谓之漏下”“忽然暴下,谓之崩中”。妇人崩中漏下其情甚急,或血下量多致成贫血重症,或漏下不止耗气伤血。崩漏成因《内经》早已有云:“阴虚阳搏谓之崩。”王冰注释认为:“阴脉不足,阳脉盛搏,则内崩而血流下。”后世医家对崩漏论述甚多,证类上可分为阴虚血热妄行者、肝经怒火动血逆气未散者、血有滞逆而妄行者、去血过多血脱气陷者、营气不足血不能调而妄行者、脾气虚弱不能收摄而脱血者、脾肾虚寒者、肝胆气虚不能藏血者、崩漏既久血滑不禁者等。可见崩漏一证病机繁多,成因庞杂,虚实寒热均见,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气血运行逆乱,冲任二脉失调乃其发病之本。我们在临床常去其繁杂,将崩漏定为虚实两大类以调之。治疗上宗《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的“塞流、澄源、复旧三大法”,而创“活与涩”为法,对崩漏治疗收到满意疗效。
  月经行有常道,流通则盛,其非时而下不循常道,崩漏自成。崩漏者血不归经或以瘀阻,或以固统失司,虽其有虚实寒热之别,但治疗之法不外乎引血归经,一则固摄,一则疏通,实乃治崩之大法。我们在临床常以固涩配合应用,相得益彰,对诸多崩漏患者有瘀血症者多首以少腹逐瘀汤二剂,活血化瘀使瘀血去而新血安。药用:炒小茴香3克,炒干姜3克,延胡索3克,炒五灵脂6克,没药5克,川芎5克,当归12克,生蒲黄9克,官桂5克,赤芍药9克。方以轻取活血不使胞宫血脉瘀滞,后急投以益气止血固涩之品,方用四物汤加减:当归15克,川芎5克,炒白芍药12克,熟地黄30克,芥穗炭5克,阿胶12克,贯众炭5克,黑艾叶6克,黑杜仲9克,生黄芪18克,川续断6克,海螵蛸12克,甘草3克。此方以益气止血为主,药用炭类则加强固涩止血之功,临床常服3~5剂而崩漏停止。
  崩漏一证,活涩并用,一动一静,固本澄源。临证多可收桴鼓之效。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