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新农合的“进化” |
|
他们给困难参合户设立家庭病床,统一实行零起付;他们与移动公司合作,充值120元话费送新农合参合卡,可以免费开账户;他们给外地并有暂住证的流入人口办理参合手续,服务流动人口不再限于本县外出打工者……新农合这一善政,进入了武陟县参合群众的内心,可谓—— 新农合的“进化” 本报记者 胡晓军 “坐吧,坐吧,医生刚给俺老伴输完药,身子轻快多了……”5月15日的武陟县圪垱店乡大成村,77岁的韩老汉家里迎来了一群人——当地卫生院、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武陟县卫生局的有关负责人。 韩老汉的老伴80多岁了,看着大家一直站着,本能地要给大家让座倒水。她心里清楚,这又是政府和医务人员来过问他们了。 作为武陟县278名新农合家庭病床服务对象的一员,一度被疾病折磨的韩老汉一家人,轻易地享受到了免费的尿常规、尿糖化验,心电图检查及居家治疗服务,感受到了新农合这一善政的阳光。 这是武陟县新农合制度实施中正在悄悄“进化”的一个缩影,“进化”的目标直指参合群众的根本利益。 下降的筹资成本 2009年9月,正是新一年度新农合筹资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刻。武陟县拥有手机的农民群众纷纷接到了一条短信,短信中说,“如果你预存话费120元,或者购买手机一部,就可以送一张30元的新农合参合卡,凭卡可以免费参加新农合。” 这是武陟县卫生局为降低筹资成本,让更多的农村群众能够以更少的投入享受到新农合保障采取的一项新举措。他们与焦作移动通信友好协商,本着“合作双赢、服务三农”的原则,签订了焦作移动赠送新农合参合费合作协议。 他们还大规模进行筹资意愿入户调查,仔细研究农村群众的心理需求,进一步巩固发展了以责任筹资、人性化筹资为主体,以滚动式筹资、资助性筹资为辅助的筹资方式;开展了与农户签订协议、银行直接划拨筹资的方式,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参合。 百姓参合的渠道多了,新农合覆盖的范围更广了,全县整体参合率达到98.2%。 个体化的参合方案 新的参合年度,武陟县流入人口听到了参合福音:凡是在本地就学或就业的,只要办理了暂住证,都可以就地办理参合手续,就地享受新农合保障。 这是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参合利益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胆创新。 不仅如此,针对贫困人口医疗救助,武陟县完善特殊人群的参合具体办法,县民政部门和县“卫十一”项目办共同开发了医疗救助管理软件,实现了新农合与医疗救助同步结算和“一站式服务”。 武陟县“卫十一”项目办负责人慕国兴告诉记者,2010年,通过他们的努力,民政部门资助五保户、低保户、优抚对象免费参合27090人,计生部门资助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免费参合6014人。 更为难得的是,该县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常年卧病在床的群众设立了新农合重点户家庭病床。该县还规定,对农村参合的贫困人口不设起付线,统一实行“零起付”,只要住院治疗就可以享受新农合补助。目前,这样的“零起付”报销补助费用,已经扩大到31个慢性病。 通过推行“一设一不设”政策,武陟县在278个参合户中设立了家庭病床,明确了责任医生、责任护士、责任村医,为慢性疾病患者定期上门开展医疗服务,免费开展常规体检和化验,需要住院时救护车免费接送。在家治疗发生的医疗费用,适当提高补偿比例。 “这种延伸到病人床前的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村参合弱势群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受群众欢迎。”乔庙乡卫生院院长赛盛昌对此深有体会。 提升的参合救助水平 在大成村卫生所,村医秦国平给记者看了一笔账。 4月份,该村享受门诊统筹的病人达3711次,花去医药费用38962元,门诊报销补助11725.10元。 其中,补助较少的8岁患儿李伟伟,用去医药费3.50元,补助1.1元;补助较多的46岁的王小巧,用去药费24.30元,补助7.30元…… 据了解,武陟县在全省较早实施的门诊统筹制度,通过“村筹、乡管、县督查”、“两查、两审、三统一”、风险共担机制以及参合农民在县、乡、村医疗机构就医“一卡通”等办法,2009年村级门诊补助767万元,实际补偿比29.53%;乡级门诊补助114.65万元,实际补偿比25.48%,参合群众切实享受到了从住院到门诊全方位的保障。 事实上,为防止诱导医疗需求、参合农民的实际补偿比例降低,该县还较早开展按病种付费和定额补助,目前已有正常分娩和剖宫产两个单病种实行限价定补。 新农合制度就这样经过基层医疗机构的实践,实现了善政“进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