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用循证的眼光看中医药 |
|
传统中医学是建立在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其疗效及安全线的评价,以现代医学科学的视角来看,不免显得说服力不足。欲改变这种局面,选择合适的方剂,以现代循证医学的方法作重新研究与评价,则中医药研究有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中医药物质基础逐步明确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的不断投入,中药的物质基础、药理作用逐步明确,国家科技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及上海市科委中药现代化研究项目中,对中成药麝香保心丸的物质基础和药物代谢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麝香保心丸中分离到95个纯化合物,并运用各种波谱技术鉴定其化学结构,对麝香保心丸主要成分蟾酥进行了临床前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明确了麝香保心丸的主要入血成分;指纹图谱显示,不同批次麝香保心丸相似度高,说明不同批次的药物中各种化学物质成分稳定,证实了临床疗效的稳定性,消除医师对中成药质量稳定性差的忧虑。麝香保心丸物质基础明确,质量稳定均一,为麝香保心丸开展循证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双盲、安慰剂对照应用于中医药研究 证实中成药的安全、有效性就必须按照西医的循证医学模式进行临床试验。近期,上海市科委将心血管疾病常用药物麝香保心丸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在丰富的生产工艺研究、质量控制研究、临床疗效研究、人体安全性评估的基础上,对麝香保心丸进行大规模、多中心的循证医学研究。该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原则,进行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将对麝香保心丸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远期事件影响、疗效、安全性给予科学的评价。 中医药进入循证医学时代 麝香保心丸被列入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或专项,并获得初步成果,为推动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麝香保心丸循证研究课题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范维琥教授牵头,计划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等全国70余家三级甲等医院开展。入组的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接受标准的化学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安慰剂,或者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以期明确标准治疗基础上增加麝香保心丸对于冠心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长期收益研究。计划在两年的随访期完成2400例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获得麝香保心丸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临床依据,为获取中成药的循证依据奠定坚实基础。 (摘自《健康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