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医药园地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村医空白村”是如何被消灭的
打针
浓浓香椿情 殷殷乡医心
南乡子 战胜手足口病
“偏方”难忘成追忆
趣谈中药名谜语
话说中草药的“药引”
1
11 1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话说中草药的“药引”
  □任文良
  提起中草药,年纪稍大的人们都会想到那一大碗热呼呼、黑呼呼的苦药汤,真难往下咽呀。现在好了,国外把现代的中药做成了针剂、胶囊,还有甜甜的口服液等,让人们很容易服用,这被称为“中医药的国际化”。
  其实我们这是跟日本学习的,日本把中药叫“汉方”药,我们现在大量进口日本、韩国的经过提纯的“中药”。国外提取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把传统的中药加工炮制、服用方法彻底更新了,他们制定了各种理化指标和数据,还有大白鼠的临床实验结果,让我们来购买现代中药的制作技术和专利。我们的国人也认为外国中药很科学、卫生、讲究,很高兴地接受了。不过,提纯的中药往往缺少“药引”。那么,古人常用的“药引”,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中医药讲究配伍,一付中药基本上按照君、臣、佐、使来配制,有时会加一些令人神秘的“药引子”,“药引子”是将敌方(病灶)引出来,有的人批判加“药引子”是故弄玄虚,是骗人的把戏。其实,“药引子”在最早是一些医术高超的大夫告诉同行加“药引子”是为了提高药力,普通的大夫也模仿加入“药引子”,后来,人们认为不明真相加的“药引子”的确有故弄玄虚的嫌疑,因为不加什么“药引子”也能治好病,慢慢地就放弃了“药引子”。那当初为什么要加一些与要治疗的疾病毫不相干的“药引子”呢?
  原来,我们得从古人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等那些直到现在都让现代西医头痛的疾病说起来,那传统的中医是如何来对付这些疑难杂症的呢?中医理念就是: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说起来,这与传统文化的影响关系很深。由于因果报应的观念在古人那里很重,所以传统中医认为,这些病就是来折磨你的,治好了才不应该呢,因为这是你世代不良的言行与意识累积才得的病,给你治好,那是绝对地不行,那样的话世间就失去了公平与正义,如果医生自身的功德敌不过其过错的话,那医生自己或其亲属可能要受到不明原因的身心伤害。
  但是作为职业医生不治病也不对呀!于是,古人就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给你诱发出你体内潜在的另外的一个身心痛苦,一个你还可以忍受的病,或者给换个另外的毛病,或者是一个大的变成几个小的疾病等等。只有去旧生新,原来的疾病才能除根,不过无论中西医,临床时间长的医生都会奇怪这种现象:久治不愈的疾病,在经过各种治疗的尝试后,旧病未治疗好,却又添了个新病,但到后来旧病却治愈了,还以为是病灶转移了,虽然其中的原理还未明确,但却达到了治疗此病的目的。所以中医的某些理论看起来迷信,但其中的科学道理的确需要探索。
  所以说,那一大包中草药,有的是治疗疾病的,有的却是来诱发疾病的。
  再来说一下那一沙锅药汤。对于身体虚弱的病人,必须要来一碗热呼呼的汤,热汤提供热能,能催发药力,这比较好理解,所以外国人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但治疗效果其实与与传统中医还是有些差距的。而且,中医是根据诱发疾病的状况来及时调整做“药引子”的材料,所以说,没有中医中一些传统的独特诊疗技术做后盾,有些“汉方”药的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吃药竟然还要诱发疾病,对古人来说,那是千万不能和病人说的,只能说是为了提高药力加的“药引子”。而到现代的中医,由于很多人也怕落个迷信的黑锅而努力向西医靠拢,于是部分“药引子”就失传了。
  那古人如何运用“药引子”呢?那说来也简单,古人由于有了丰厚的传统文化知识做基础,他们自然能信手拈来了。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