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医药园地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村医空白村”是如何被消灭的
打针
浓浓香椿情 殷殷乡医心
南乡子 战胜手足口病
“偏方”难忘成追忆
趣谈中药名谜语
话说中草药的“药引”
1
11 1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偏方”难忘成追忆
 

——回忆我的奶奶
邓州市湍滨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 耿林
  我的奶奶,96岁时安祥而又平静走完了她平凡的一生,她老人家虽然已去世十余年了,但我还是经常想起她,一想起奶奶,眼泪就不由自主的簌簌往下掉,也会想起奶奶为治病而自己给自己开的“偏方”。奶奶能得高寿,和她从不计较小事,处事大方,乐于行善,笑口常开有关,也和她善于用偏方为自己的健康保驾护航有关。
  我与奶奶有深切而真挚的感情。当我八岁,正需要博大的母爱时,由于医生的误诊,母亲三十九岁就离我远去。不久,爷爷由于过度悲伤,一月后又溘然去世。身边亲人连续故去,照顾这个残缺不全、多灾多难的家庭的重任,就落到了奶奶身上。而奶奶因为悲伤过度,突发眩晕,在村诊所调养一周。后来查明,这是高血压引起的。因家境困难,为节省钱,她就靠平时收集的偏方来治疗,竟也很有效验,自打那时起,奶奶就再也没有住过院。
  奶奶用“偏方”治疗自己头晕的方法,是收集秋后霜打落的梧桐叶,然后用绳子穿成许多串,吊在屋檐下备用。奶奶犯头晕时,她就用梧桐叶烙馍,吃上三五天。如果梧桐叶没了,奶奶就在蒸馍时,在锅盖上用碗扣一个鸡蛋,蒸熟后不用凉水冰,少放即食。别看这两斧头,奶奶犯眩晕时靠这竟一次次“闯关”成功。
  奶奶治自己牙痛的办法也很有趣,今天想起,真有点不可思议甚至滑稽可笑。奶奶一生经常牙痛,她自认为这是火牙和虫牙引起的,所以每当牙疼发作时,他就用勺子飞快地煎七个辣味十足的朝天椒和一个鸡蛋。等煎好要吃时,就先念三遍自编的口诀:“火见火,没处躲。牙虫虫,快离我。”然后赶快趁热吃下。这种办法,可能是“以火治火”的原因吧,竟然对奶奶的牙痛非常有效。
  记得有一次,我吃生冷东西过多,肚子胀痛,多日食欲不好,实在难受,晚上还说梦话。第二天早上,奶奶叫我去挖推屎公公(是我们当地的土叫法),然后放在火里烧熟,全部吃下。说实在话,推屎公公天天与牛粪什么的打交道,现在的人谁也不愿沾口。但在那时,对我来说竟是一道香喷喷的高蛋白美餐。我吃了以后,很快食欲大增,比吃药店的消食药还见效。难怪奶奶还自编顺口溜道:推屎公公本领大,揉屎成球是行家。昼夜打洞不知累,能消久滞吃不下。
  除上面所记得的事之外,奶奶还有许多治病的土方法,如用构树叶烙馍治拉肚子、红薯面治红眼病、腊月猪油治口腔溃疡等等。诸如此类的这些方法,都是那个特殊年代农家治病的土枪土炮,不过确实很管用。时至今日,我行医时也会根据情况建议病人采用某些土方,以让病人以最小的花费取得最好的疗效。 
  “偏方”难忘成追忆,每当想起或用起这些,就总夹杂着对奶奶的无限思念,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最后,聊作拙诗,以表达对奶奶的怀念吧:常啃草根寿比松,与人为善若春风。土法能治百病好,可叹今有谁认同?

链接
  相对于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民间还流传着众多秘方、验方、土方、单方等,这些都应该叫作偏方。偏方是指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方剂,或散见于古代典籍,或流传民间,是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结晶,其中疗效确切的“现成”方子统称为验方。
  可见,偏方、验方是我国医学宝库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具有材料易得、使用方便、取效快捷的特点,所以深受群众的欢迎。对待偏方及验方,应认识到它们之所以能够代代流传,除上述原因外,还在于:一方面现有的医疗条件和药物还远远不能解决全部疾病所存在的问题,尤其疑难杂症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医学理论的不断提高和更新,也依赖于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医学实践。而偏方、验方在这两个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为偏方、验方具有一定的临床实践基础,所以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价值。但同时也要看到偏方、验方还未得到社会和医学界的普遍承认,其原因在于它们或者不规范,或者适用范围不清,或者特异性较强,还有待于在收集整理的基础上研究和提高其可靠性和科学性。由此不难看出,偏方、验方也有其不足之处,不能盲目地迷信偏方、验方。
  因此,在使用偏方、验方时,首先应明确诊断,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使用;其次,应掌握所用偏方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总之,切勿滥用偏方、验方或擅自加大剂量,或听信别人简单的介绍就随便应用,否则将会带来不应有的经济损失和身心损害。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