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医生作家的百年“世博”梦 |
|
□高 潮 当国人将炽烈的热情倾注给祈盼已久的上海世博会时,我们不能不想到清末的大才子陆士谔,和他100年前写作的《新中国》一书。 陆士谔是上海青浦人,1879年出生在朱家角镇,在他32岁时的1911年,创作了幻想小说《新中国》。书中合情合理地记述了1910年,即清宣统二年正月初一,主人翁陆云翔与夫人李友琴(士谔妻真名),相约去逛街的一个梦境。放眼望去,世界为之一新,中国发生了巨变,万国博览会如期在上海开阜。因“上海没处可以建筑会场,特在浦东辟地造屋。”夫妻俩在梦中游览所看到的一切,是作者精心展示的百年“世博”场面的预言,今天确实都变成了现实。如“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为参观购物游览方便,“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以及里面有日夜明亮的电灯,和飞跑的电车(地铁)等等;这正好与今天上海修建的南浦大桥,延安东路穿江隧道,和地铁一号线路方位地点如出一辙。他在书中设想,“中国国家银行分行就开在浦东”,其他金融机构落户在陆家嘴;现在开发后的浦东,确实成了国际金融中心。书中设想的公立大学,外派留学生,汉语通行世界等事,也都逐一实现。设想的中国海外法权收回,租界消除,外国巡捕全无,国人判案,洋人守法,百姓趾高气扬、当家做主的新形象,展现在新中国新上海。这些早在1949年就变为现实。他还在书中描绘的科技神奇长进,工厂产品如流,商贸往来繁华,海军船坚炮利,有强大的国防力量等。他的百年“世博”梦幻,正在上海成为现实。 其实,陆士谔主业从医,是民国初年上海十大名医之一。他悬壶济世,不但医术高妙,名扬海内外,而且还写出多部医学专著。1937年出版的大型丛书《基本医书集成》,是他辑选医道、临床、药草、方剂、医案等21种,一生行医的大成。他勤奋用功,业余创作小说百部,其中《新中国》、《新上海》、《血滴子》是其代表作。《新中国》堪称他的幻想小说奇观之最。在书中,他为何能预测到百年之后中国会办“世博会”,而且地点就在上海呢?这与他善察好思,济世报国,发愤图强的精神,以及所处的环境分不开。当时凡有识之士,都生出了推翻反动腐朽的清王朝,改变落后挨打的被动局面,用科技实业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而他的弟妹们大都留学海外,新理念、新科技不断被传回,形成了他的新思维。加上他深厚的国学功底,以及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勾勒出了《新中国》的蓝图。今天,在上海世博会期间,重读小说《新中国》,我们不能不缅怀这位近代史上的百年幻想先驱,感谢他为我们提前揭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