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政策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中医中药
   第6版:医药园地
   第7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6版:医药园地
 上一版    下一版  
卫生部印发《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药监局紧急叫停5种违法宣传假药
联合用药仍是哮喘治疗首选
糖尿病病人有破口时用药需加量
对症选择镇咳药
抗生素用与不用 须谨慎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
骨折外伤的中医药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有了新选择
他汀类药物可能改善哮喘患者转归
夜间服用降压药物有利于提高疗效
降糖新药在我国上市
治支气管哮喘方
治慢性气管炎验方
治风寒顽痹方
治过敏性紫癜单方
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验方
1
11 1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骨折外伤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在围手术期及术后康复期积极参与能达到缓解疼痛、加快骨折修复、减少致残的目的,具体包括术前中医提前干预、术后下床前的中医治疗、术后后期参与和中医功能锻炼。
术前中医干预
  这一时期干预的目的是定痛、止血、防感染。
  骨折后筋骨脉络损伤,血溢脉外而出血、经络受阻而疼痛,故未能及时手术的患者应内服中药活血、定痛、止血,在允许的情况下患者可以自己按摩止痛穴位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内服七厘散定痛止血。研为极细末,每次服0.2克,日服1~2次,酒调服。有伤口者应内服玉真散防止破伤风,共研为细末吞服,每次服3克。
术后下床前参与
  术后初期(瘀血肿胀疼痛期),血离经脉、瘀积不散、气血凝滞、经络受阻,症见疼痛伴肿胀瘀血。参与目的为活血消肿止痛,治疗宜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可内服外敷中药,辅以功能锻炼。
  内服活血止痛汤加减:柴胡6克、当归尾9克、赤芍药9克、桃仁9克、红花5克、鸡血藤20克、防风9克、枳壳9克、血竭3克、川芎6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通6克、甘草6克,制作为免煎剂,饭后1小时冲服,每天两次。
  外敷中药消瘀止痛膏:木瓜60克、栀子30克、大黄150克、蒲公英60克、地鳖虫30克、乳香30克、没药30克,共研为细末,以凡士林调敷。 
术后后期参与
  术后后期(肿胀渐消而未尽、筋脉痿软不舒、骨尚未续)治疗宜活血祛瘀、舒筋活络、生新续骨。
  内服新伤续断汤加减:当归尾9克、赤芍药9克、桃仁9克、红花5克、鸡血藤20克、延胡索6克、乳香6克、没药6克、丹参6克、自然铜12克、骨碎补12克、泽兰6克、苏木10克、续断10克、桑枝12克、羌活6克、防风9克、荆芥6克、独活9克、川牛膝9克、五加皮9克、杜仲9克、甘草6克,制作为免煎剂,饭后1小时冲服,每天两次。
  外敷中药接骨续筋药膏:自然铜12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五加皮10克、皂荚10克、茜草根10克、续断10克、羌活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骨碎补15克、接骨木15克、红花10克、赤芍药10克、地鳖虫15克、白及10克、血竭30克、硼砂6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共研为细末,以凡士林调敷。
功能锻炼期
  患者自行练功有推动气血流通和加速祛瘀生新的作用,可改善血液与淋巴液循环,促进血肿、水肿的吸收和消散,加速骨折愈合,濡养关节筋络,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利于骨关节功能恢复。
  上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手的功能,凡是上肢损伤,均应注意手部各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的早期练功活动,特别要保护各关节的灵活性,以防关节发生功能障碍。下肢练功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保持各关节的稳定性。
  练功应辨明病情,因人而异,因病而异。根据伤病的病理特点,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确定练功内容和运动强度,制定锻炼计划。练功时应注意保暖,全神贯注,动作缓慢柔和。一般每天练功2~3次。
  练功时动作应逐渐增加,次数应由少到多,动作幅度应由小到大,练功时间应由短到长。        (刘长信)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