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政策文摘
   第4版:健康知识
   第5版:中医中药
   第6版:医药园地
   第7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8版:优秀卫生院院长风采
 
第3版:政策文摘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卫生机构要认真排查安全隐患
北京将投入6000万研制中药对抗10大疾病
无锡“去医院化”改革 社区医生告别“卖药为生”
广西36家医院尝试“标准化”看病
建立健全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
中国将鼓励公民参与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中科院发现祛烟瘾新方法 茶质滤嘴效果显著
中国有逾2000万哮喘患者 9成以上未得规范治疗
卫生部:2009年全国报告新发职业病1.8万余例
国家药监局:食物中毒信息要及时上报
立法规范餐饮服务 让消费者更有安全感
医生能不能说句贴心话
1
11 1 2010年5月8日 星期六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医生能不能说句贴心话
    提起医护人员的态度,恐怕不少人都有点小牢骚。近日,一位陈教授就给本报记者讲述了自己住院的经历。年初,陈教授突发中风住院了,期间,医生天天查房时就三句话“今天感觉怎么样;动动手脚让我看看;排尿排便怎么样。”后来,陈教授出院时,跟医生护士说“今天天气多好啊”。护士一句“天气再好,该生病还得生病”,让陈教授心里极其难受。“他们就不能跟病人说几句贴心话吗?”陈教授说。
  在不少医院门诊,记者也频频听到患者的抱怨声。有患者说,好不容易挂上号,医生连眼皮都不抬,三五分钟就被打发了。有患者问医生怎么吃药,医生一句“自己看说明”就应付过去了。最终总结为一句话“有些医生护士太冷漠了,从没听他们说过一句安慰的话。”
  人们对医生态度冷漠的抱怨已不是一天两天了,2007年,一项调查显示,五成人认为医护人员态度非常冷漠,35%的人认为一般冷漠。零点调查公司对我国10个城市的调查也发现,冷漠成为医院的“脸谱”。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医患之间需要相互体谅。在这个前提下,医生在医治病人身体痛苦的同时,如果医生有时间和精力,可以适当给予安慰,这对身心康复都有好处。我国著名泌尿外科学专家、两院院士吴阶平也曾说道:“医生看病,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其实,医生要想实现艺术行医并不太难,有时只需一句温暖的话和一个动作。记者做了一个小范围调查,内容显示,患者最希望得到的诸如打针输液时,护士能说一句“不用紧张,一下就好”;在做检查前,医生护士能像拉家常似的嘱咐一句做检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如“您吃饭呢,别忘了,饭后一小时去做检查啊”;在查房时,医护人员看到病人情况好转或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时,能夸上病人一句“好多了,真棒”;门诊看病时,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特别希望医生能多重复几句,并且能叫声“大妈”、“大爷”等;女性患者则认为,医生轻拍几下她们的肩膀,并根据病情说上两句鼓励的话就很温暖。
  在这方面,国外医生的做法值得借鉴。在德国,病人住院期间,看到的医护人员都是满脸笑容,熟悉了之后,医护人员还会给病人起一些可爱的小绰号。在美国,一些中老年患者就诊时,如果行动不便,医生和护士都会主动搀扶一把;对于孩子,医生会抚摸他们的头部,和孩子谈论一些卡通人物。
       (摘自《生命时报》)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