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每周看点
   第4版:专版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黑皮肤”为我祈祷
原阳县医院职工提案共谋发展
商丘市行风建设面貌一新
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解读 坚持公益性质是改革的核心
直肠脱垂20年,一朝手术解顽疾
聘用无证人员行医 杞县湖岗乡卫生院两科室被关闭
过节如赶场 酒场众生相
春节病人多 急救有点忙
设置“防火墙” 实现零事故
1
11 1 2010年2月25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直肠脱垂20年,一朝手术解顽疾
 

郑州人民医院肛肠外科 邓业巍
  1月8日清晨,急诊医师匆忙将一名满脸痛苦的青年男子推入病房。医生检查发现该患者肛门脱出似头颅大小的肿物,颜色暗紫,严重充血水肿。仔细询问后得知,患者肛门肿物已反复脱出20余年,自10多岁时就出现脱出的症状,每次便后均需用手送回肛内,十分痛苦,因为害羞一直未去诊治。一小时前因大便困难,蹲厕时间过长,导致肿物脱出后不能还纳肛内,充血水肿越来越重,疼痛难忍,该患者不得已来郑州人民医院求治。该院肛肠外科主任邓业巍检查后诊断为“重度直肠脱垂伴嵌顿”,遂为他急诊实施了“直肠脱垂还纳术+肛门环缩术”。术后患者很快痊愈出院。20年的顽疾一朝解除,该男子兴奋不已。
  直肠脱垂是肛肠外科少见病,发病率仅为0.4%~2.1%,发生嵌顿更为罕见,多发生于40岁~70岁人群,女性多见。所谓直肠脱垂是指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份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外的一种慢性疾病。以大便时直肠黏膜脱出,小腹坠痛,便后不净感为主要症状,重者可发生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
  直肠脱垂的病因尚不完全明了,现在多认为与小儿发育不全,骶曲弯曲度较小,直肠呈垂直状承受腹压,腹腔内压力不能有效分散或盆底组织软弱、肛门括约肌松弛及长期腹内压增加推动直肠向下脱出所致。此病发病缓慢,早期仅在排便时有肿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缩回。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及肛管括约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且不易回复。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发生水肿、嵌顿、绞窄,甚至有坏死的危险。此病常有大便排不尽与肛门部下坠、酸胀感,有的可出现下腹胀痛、尿频等现象,嵌顿时疼痛剧烈。
  由于不同病人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上一般针对病情采取不同方法,所以该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法复位、注射疗法、脱垂肠管切除、肛门环缩术、直肠黏膜环形切除术(PPH)、直肠脱垂三联术、直肠悬吊及固定术等。
  成人直肠脱垂发生后应尽快手术,经治疗可正常生活。患者要坚持体育锻炼强壮腹部肌肉,这对于巩固疗效和预防直肠脱垂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预防措施有:
  1.积极祛除各种诱发因素,如咳嗽、久坐久站、腹泻等,婴幼儿尤要注意。
  2.平时要注意增加营养,生活规律化,切勿长时间蹲坐便盆,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防止大便干燥;便后和睡前可以用热水坐浴,刺激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对预防直肠脱垂有积极作用。
  3.有习惯性便秘或排便困难的患者,除了要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外,排便时不要用力过猛。
  4.妇女分娩和产后要充分休息,以保护肛门括约肌的正常功能。如有子宫下垂或内脏下垂者应及时治疗。
  5.经常做肛门体操,促进提肛肌群运动,有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的效果,对预防本病有一定作用。

相关链接
邓业巍简介
  邓业巍主任,从事外科工作20年余,系河南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普外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委员会委员,先后在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等进修普通外科及肛肠外科,能开展痔各类手术和最先进的PPH术、复杂肛瘘手术、肛裂手术、左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和直肠癌低位保肛术、直肠脱垂手术、直肠前突手术及炎性肠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咨询电话:0371-67077526  0371-67077160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