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争分夺秒 |
|
本报记者 吴玉玺 李 季 大年三十,他们在病房抢救患者 大年三十早晨,河南省胸科医院心血管外科四病区主治医师田振宇,值完夜班正准备下班回家,忽然接到一名患者家属打来的电话,称患者病情紧急,正在从外地向省胸科医院转院的途中。 原来,60岁的患者俎某,腊月二十八晚于家中做饭时突然出现胸背部撕裂样疼痛,持续不缓解,遂去该市中心医院诊治,经检查于腊月二十九被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即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因当地医院治疗条件有限,遂转上级医院治疗。 上午10点半,患者家属打电话告知已经进入郑州市。上午10点45分,患者到达省胸科医院。田振宇边询问病史,边迅速将患者送入病房。 刚入病房时,监护仪显示患者血压为220/130毫米汞柱,心率100次/分。经积极治疗,患者血压很快降至100/60毫米汞柱,心率70次/分。结合患者家属带来的部分增强CT片(因转院时还有一些CT片尚未洗出来)和省胸科医院超声科李玉珍主任迅速做的床旁超声,田振宇考虑患者为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 为了明确诊断,下午3点多,患者家属将其余CT片送到胸科医院。梁志强读片后,确诊患者为Stanford B型急性主动脉夹层,考虑到当时手术风险极大,建议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 下午5时,在除夕的零星鞭炮声中,科主任梁志强和田振宇才回到自己的家。 初三初四,他奋战了28个小时 2010年2月17日,农历正月初四,是春节七天假期的第五天。 早上8点钟,河南省中医院骨科的杜旭召大夫已值了24小时的班。他本该回家陪怀有身孕且有病在家休养的妻子,可为了让自己所治疗的患儿小强能在当日顺利出院,杜旭召还是打起精神,再次为小强检查了伤口,更换了敷料,并仔细为他穿上了“洁白的靴子”,精心系上了“靴子带”。(调皮可爱的小强,总是戏称固定下肢的石膏托为“漂亮的靴子”,缠石膏托的绷带为“靴子带”。) 20余日前,9岁的小强在和小朋友嬉戏玩耍时摔倒,诊断为“右腓骨骨肿瘤”。手术后,经过杜旭召大夫及护理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小强恢复良好。由于手术处给予较大范围异体植骨,渗出物较多,切开引流处愈合相对较慢,加之小强家乡下雪路滑,出于安全因素,经再三考虑,医生决定让小强在医院里度过这个春节。 正月初三,归心似箭的小强强烈要求出院回家。杜旭召查看小强的伤口,发现愈合良好,加之天气已晴好,他准备让小强第二天出院回家。正月初四,杜旭召给小强换药及包扎完毕后,又再三向小强及其家人交待了注意事项并帮其办理了出院及各项报销手续,最后把小强安全送上了车。 回到值班室,杜旭召抬头看看墙上的表,已是中午12点20分,这时,他又接到了家人催他回家吃饭的电话…… 春节七天,他们都是“无假日村医” 从除夕夜到大年初七,在这7天喜庆的日子里,我省的10万多名村医,依然在村卫生所里接诊。我省推行无假日医院,其实,对于村医们来说,他们永远是“无假日村医”。 杞县圉镇镇庄王村村医王宏林,2009年1月被国家卫生部评为“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在春节的7天假期中,他依然在村卫生所坚持接诊,7天共接诊200多人。 “过节,大家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喝酒、吃饭应酬多,一不注意就生病了。”王宏林告诉记者,大年初一这天,他就接诊了20多名患者,其中腹泻、咳嗽者占大多数。“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咱农村人过节得‘节日病’的也多了。”王宏林半开玩笑地说,这些天他很忙碌。 泌阳县马谷田镇庙街村村医吴祖国告诉记者,从除夕到初六,他也是一天都没有闲过,每天都要接诊十来个患者。“初三下午,还出诊给一个老年哮喘患者看病,踏着大雪,步行走了来回近10公里的山路。” 一年365天,只要乡亲们有人来看病,村医都随时应诊。吴祖国说:“在俺们村医这里,从来就没有假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