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黄帝内经》论生命历程 |
|
淇县朝歌镇下关卫生所 牛凤景 牛 兰 小儿从初生到十岁,内脏处于不断的生长发育中,生理功能亦趋向完善。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到十岁之后,气血已通畅完备。人本于肾精,精气自下而上,精气盛而身轻,故小儿平时好动,走路轻快,有时走路连蹦带跳。 二十岁,气血开始充盛,骨骼增粗变大,肌肉丰满,喜欢疾走步伐。 三十岁,内脏生理功能旺盛,生理功能很稳定。筋骨隆盛,肌肉丰满,强劲有力,气血旺盛,脉象从容和缓、流利有力,步伐和缓稳重。 四十岁,五脏六腑与十二经脉生理功能最盛,盛极而趋向衰弱。皮肤开始出现松驰,面部光明润泽开始衰减,眼角皱纹爬上眉稍,双鬓黑发开始渐渐变白,运动量渐渐减少,形体开始发胖,自觉身体沉重。 五十岁,肝的生理机能开始衰退,肝之分叶也开始轻微变小,肝脏分泌的消化液储存于胆囊中的量亦减少,肝气通于目,视力开始下降。视物昏花,眼疲劳,读书看报费力。 六十岁,心气始衰,气血不足,心脏的生理功能出现异常,则精神意识思维表现为神志不宁,情绪低落,愉快感缺乏,忧愁悲伤,气血衰减,经脉不充盈,营卫不畅快,容易产生疲劳,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卧位感到舒服,有时喜睡。 七十岁,脾气不足,肌肉不坚实,四肢抬举无力,皮肤松驰欠润泽。 八十岁,肺气衰,魄也离散,气魄不足,精力不济,有时候心里想的事,与所说的不一致。正说的话易想不起来。 九十岁,肾的精气枯竭,肝、心、肺、肾、经脉均空虚。虽然九十岁食量减少,但还能吃能喝,说明脾胃之气还能够腐熟水谷,消化吸收,维持生命,并可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百岁,肝、心、脾、肺、肾之功能皆虚衰,不能藏精,五脏精、气、神丢失,仅留个形体支架,无疾而终。说明古代百岁老人绝非少见。 (译于《灵枢·天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