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版:要闻
   第2版:综合新闻
   第3版:专版
   第4版:名院风采
   第5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7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8版:乡村医生特刊
 
第6版:乡村医生特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引人难 就业难 卫生院人才供求“两难”问题待解
由病人猝死想到的
自然美
防保站就是乡医的家(快板书)
智斗神婆
伯父
雪天出诊记(外一篇)
《黄帝内经》论生命历程
中医望诊:望肤色知饮食健康
1
11 1 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伯父
  滑县万古镇前营村卫生所 赵明月
  一转眼,伯父病逝近三周年了。每当想起他的音容相貌,想起他对侄孙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教育,他以身作则的治学精神、平易近人的工作作风,我时常忍不住黯然泪下。
  伯父一生聪明好学,84岁而寿终。他写得一手好书法,对医学自学成才,崇仲景、金元四大家、张锡纯、王清任等。他常说,要取各家之长,提高自己的治疗水平。像张锡纯的镇肝 熄风汤、王清任的几个逐瘀汤都是很好的方剂。熟读王叔和不如临阵多,要勇于实践,学用结合。
  在缺医少药的年代里,他一根针一把草为乡邻治病,不计报酬,不畏艰辛。如一位50多岁的妇女,四肢抽搐,缩作一团,惊呼尖叫,久治不愈。伯父诊为癔病抽搐,用一根银针刺涌泉穴,治愈了顽疾,激发了我们用针灸治病的热情。他没有留下什么财富,只在乡邻中留下一个名字。
  伯父对侄孙们的学习要求很严,学中基学辨证,背汤头是硬任务,要打下坚实的中医基础。中医看似难学,其实也容易,只要有决心,有韧劲,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侄孙们遵着先辈的家训,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在博大精深的医学海洋中,继承先辈的事业,迎着医改、中医中药河南行的春风前进。愿祖国医学更加发扬光大。
 
2008-2012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