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抓住机遇实现再突破 |
| |
——访叶县卫生局局长柴宝鑫 本报记者 王 平 吴玉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叶县卫生系统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狠抓制度建设,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卫生事业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如今的叶县,已经开始描绘一幅更加美好的卫生事业发展蓝图。近日,记者就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叶县卫生局局长柴宝鑫。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记者:今天来到叶县,我们看了县人民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所见到的一切和我们两年前来到这里的时候是完全不同的景象。卫生院都有了崭新的楼房,六室分开的村卫生所也配上了崭新的诊疗仪器……请问,叶县卫生事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总体上是什么样的? 柴宝鑫:2009年,我县又顺利完成了5个乡镇卫生院及15个村卫生室的建设工作,至此,全县的18家乡镇卫生院已经全部建设一遍,581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已经全部达标,达标率达100%;人民医院的综合门诊楼已经于2009年5月交付使用,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项目在2009年10月已交付使用;县中医院综合楼项目有望春节前竣工。 如您所见,得益于“五年百亿” 工程的春风,如今叶县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已经“织好”,卫生事业的发展已经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要为基层留住人才 记者:您认为,当前叶县卫生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柴宝鑫:还是人才问题。“51111”工程抓住了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但是农村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还将持续一段时期。 记者:为什么这么说呢? 柴宝鑫:2009年,“51111”工程实施中叶县卫生系统计划引进12名本科生,但是到最后只有8人报名。专科生的引进情况要好一些,但是这远远没有解决基层人才缺乏问题。 记者:您认为该如何应对这种现状? 柴宝鑫:首先,我们要积极抓住省卫生厅实施“51111”工程的机遇,尽可能地多引进人才,我们计划每年为每家卫生院至少引进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这样到“51111”工程结束,我们每家卫生院就补充了至少5名高学历人才。 其次,我们要苦练“内功”,尽力营造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等这些高学历人才服务期满的时候,我们争取把他们留下来,作为今后卫生事业发展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抓好卫生院是关键 记者:您认为,这“内功”该如何练? 柴宝鑫:借助国家的好政策,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基建和设备将会很快改变,这也给我们练“内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对于县级医疗卫生机构来说,吸引人才的难度已经不大,当前最关键的问题是卫生院如何留住人才。 记者:叶县是否已经有了“抓好卫生院”的方案或举措? 柴宝鑫:是的。从2007年年底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创建“文明卫生院”活动;2008年,我们重点抓的是硬件建设,改善就医环境;2009年,我们重点抓的是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2010年,我们将把活动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记者:创建“文明卫生院”活动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呢? 柴宝鑫:与一般的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不同的是,创建“文明卫生院”活动是我们卫生局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而且实施方案不断完善,促使卫生院不断相互学习,向外界学习,“缺什么、补什么”,让每家卫生院都不断提升综合素质。 让农村卫生有新突破 记者:要实现全县卫生事业整体上有新的突破,除了抓好卫生院之外,还需要做些什么? 柴宝鑫:要实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县级和村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也不能放松。 第一,我们将注重做好卫生所的内涵建设,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第二,县政府已经把县人民医院的病房楼项目建设立项,争取上级的支持,建一座投资总额达1.5亿的高标准病房大楼。第三,中医事业的发展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的弱项,也是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从长远考虑,我们设想对中医院进行整体搬迁,建一家突出中医特色的真正的中医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