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泌阳县卫生局局长乔其合 本报记者 王 平 吴玉玺 2008年以来,乘着医疗改革的春风,泌阳县掀起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高潮,农村卫生的面貌焕然一新。近日,记者就该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有关问题采访了该县卫生局局长乔其合。
82%的村卫生所已达标
记者:走在泌阳县的乡村,看到一个个标准化村卫生所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各村庄的一道道亮丽风景,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就医需求,收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泌阳县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状况。 乔其合:泌阳县属于省级贫困县,面积2682平方千米,地处典型的浅山丘陵区,素有“三山四岗一分田”之称,全县共有24个乡镇、402个村委、3810个自然村。长期以来,尤其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受基层医疗条件差的影响,农民看病极不方便。 从2008年9月开始,我县各级党委政府反应迅速,组织得力,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的高潮。截至目前,共建成标准化村卫生所330家,其中新建136所、改建194所,82%行政村已经有了标准化村卫生所,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就医。
“三类免费”和“六种模式”
记者:在全省范围来讲,泌阳县的村卫生所建设步伐较快,在这项工作的推进过程中,采取了哪些具体可行的措施? 乔其合: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四句话:即坚持一个方针,搞好一个结合,突出三项重点,落实五项措施。 其中最核心的是“突出三项重点”,即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建设中,注重抓好三个关键环节:一是严格建设标准,狠抓规范管理;二是强化医护力量,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创新建设模式,强力组织推进。 记者:“创新建设模式”具体指的是什么? 乔其合:这点可以概括为“三类免费”和“六种模式”。为解决村卫生所建设中的土地和资金难题,保证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尽快见成效,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分类推进。 村卫生所建设用地村委会要无偿提供,县建设、国土部门要免费及时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六种模式”指的是村医自建、单位援建、改建扩建、村委筹建、社会捐建和县财政扶持。
为新农合提供有效载体
记者:您认为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将给农村卫生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乔其合: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是搞好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抓手,而村卫生所正是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卫生事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综合服务能力弱化,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需求,建好标准化村卫生所,提高村卫生所的服务能力,将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条件。 我县自2007年开始实施新农合,尽管取得了“农民群众得实惠,卫生系统得发展,党和政府得形象”的“三赢”效果,但是由于缺乏新的有效载体和与之相适应的网络支撑保障,特别是对于偏远山区的农民群众来说,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建好标准化村卫生所将会尽快解决这一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