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院长座谈会上的三个关键词 |  
                                              |  | 本报记者 刘永胜 通讯员 路 璐 李劲松 新年前夕,洛阳市第21届医院院长座谈会隆重召开,议题是医院的管理与发展,重点是医改和医学重点专科建设。围绕这一主题,大家深入交流和探讨,其中,有这么三个关键词格外引人瞩目——
 关键词一:优势医院倍增发展
 优势医院倍增发展计划是洛阳市委、市政府根据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大背景,结合洛阳经济快速发展、群众医疗需求不断增加、规模医院快速发展的态势适时提出并确定的。计划包括驻洛和市属11家优势医院,核心是“抢抓机遇,大力扶持”,目标是“3年规模倍增,5年效益翻番”,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医院。
 “倍增计划实施以来,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入市重点建设工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洛阳市卫生局局长朱其昌说,截至目前,继去年3月份洛阳市中心医院19层新病房大楼建成投用后,河科大一附院新区医院已基本建成,河科大二附院已完成外科病房楼建筑招标工作,并正式签订了项目施工及监理合同;市三院一期工程提前完成,二期工程准备进展顺利;市一院选址规划已经明确,被新区管委会列入“七个一”工程;洛阳正骨医院、市五院、市妇儿中心、市第一中医院、市第二中医院、东方医院等,均瞄准倍增,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新病房大楼建成投用后,开放床位由650张猛增到1456张,为医院再次腾飞插上了翅膀!”洛阳市中心医院院长李亚伟的话,为倍增计划的实施作了最好的注脚。
 关键词二:医学重点专科建设
 16家建设单位、26个重点专科建设任务,是这次院长座谈会的又一个话题。
 记者了解到,3年来,各医院按照“院有重点、科有特色、人有特长”的指导思想,按照“有条件、有能力、有市场”的原则,通过病房扩建、设备投入、人才引进、加强宣传等措施,累计投入资金3.89亿元,床位增加1209张,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增长20.6%,基础建设新增4.52万平方米; 26个重点专科中,有4个技术水平达到国家级,22个技术水平达到省级先进水平;重点专科收治门诊117.8万人次、住院9.8万人次,外埠病人17.4万人次,取得了显著成效。
 “重点专科建设同时带动了全市卫生科研的发展。”洛阳市医学会负责人介绍说,在开展的517个科研课题中,有4个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2个项目获二等奖;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以科研促临床、以科研促发展蔚然成风。
 关键词三:公立医院改革
 座谈会上,有关公立医院改革的话题格外热门。
 院长们说,国家医改方案已经出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成为卫生工作的重点,各级医院都要及早着手,利用医疗体制改革机遇,切实把医院做大做强,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救治环境。
 如何合理定位各级医疗机构功能?院长们认为,城市大中型综合医院代表了当地医疗服务的最高水平,要以继续提高危重、疑难病人的救治水平和救治能力为重点;基层医疗机构必须把精力放在基本医疗服务方面,为农村和城市社区居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千改万改,公立医院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千言万语,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总是第一。”与会的一位县级医院院长说,他们将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机遇意识和市场意识,继续关注公立医院改革信息,认真学习研究改革政策,以高超的技术、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赢得患者的信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