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最近,经常有人过来咨询,身上发现了肿大的淋巴结,到底怎么回事呢?关于淋巴结肿大,有的人谈之色变,马上认为自己得了恶性淋巴瘤、淋巴转移、血液病等等;有的人又完全不重视,不到正规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及治疗,其实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人体淋巴结有600—700个,其中浅表淋巴结一共分为14组。我们能够触摸到的只是身体各种表浅的淋巴结,比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而且这些淋巴结很小,直径不超过1厘米。
【科普讲堂】哪些淋巴结肿大,可以不必担心?
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有炎症等。这类肿大的淋巴结一般都是孤立的,摸起来也比较光滑,可以来回推动。炎症消退后,绝大多数淋巴结会恢复到之前的大小,摸不到了。但有些时候,虽然炎症已经消退了,肿大的淋巴结却再也没有变小,这也是正常的。
咽喉部位发生炎症的可能性较其他部位更大,因此炎性肿大的淋巴结往往在颈部出现。这类炎性增生和肿大的淋巴结是无害的,属于良性淋巴结肿大,不需要过分担心。
一般来说,良性淋巴结肿大多单发、光滑、可推动的。
【科普讲堂】哪些淋巴结肿大得当心,千万别不当回事呢?
肿瘤导致的淋巴结肿大与良性淋巴结肿大不同。肿瘤性的淋巴结肿大往往摸起来不够光滑,而且硬度较高,甚至像石头一样坚硬,也不像良性肿大那样可以自由推动,经常是多个淋巴结连成一片,位置比较固定。
一般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淋巴结肿大有三类:
1、无痛性、质地比较硬的淋巴结。
2、淋巴结肿大伴有发热。
3、淋巴结肿大伴咳嗽或消瘦。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可能预示着结核甚至肿瘤的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
【科普讲堂】淋巴瘤带走了太多年轻美好的生命,被人熟知的有金嗓子罗京、《情深深,雨蒙蒙》中的方瑜扮演者李郁、歌手阿桑、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等。淋巴瘤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淋巴瘤发生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淋巴瘤和生活作息习惯有关。高危人群通常也与以下几点紧密相连,这也同时表明了,淋巴瘤为什么常常青睐明星、作家等。
1、工作压力大;
2、经常熬夜;
3、长期过度疲劳;
4、经常处于电子辐射或射线环境者;
5、经常使用劣质染发剂;
6、经常接触含苯或有机溶剂的化学制剂。
【科普讲堂】如何预防淋巴瘤?
1、及时治疗炎症
某些细菌、病毒感染,常被认为是淋巴异常的因素。感冒、溃疡等感染性疾病最好及时治疗。
2、远离化学致癌物
减少接触有害化学物质的次数,如不要染发,装修好的新房要延长通风时间,装修材料要选择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等。
3、远离放射源
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家电等,减少近距离接触放射源的次数。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要想预防淋巴瘤的发生,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减少熬夜的次数或者不熬夜,不抽烟,不喝酒,学会劳逸结合,避免过于劳累。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如减少摄入腌制霉变食物,少食多餐,多吃水果蔬菜,限制脂肪油脂的摄入等,早餐要吃的丰盛些,午餐要吃的饱些,晚餐则吃的清淡些少量些,保持合理的膳食习惯。
6、注意缓解压力
日常生活中压力过大或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可以引起人体的内分泌功能紊乱、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是诱发癌症的因素之一,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学会释放压力。
7、加强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患病的次数。特别是多做有氧运动,淋巴保健需要较为剧烈的全身有氧运动,或者做一些些瑜伽、普拉提等进行腹式呼吸锻炼。
8、每年体检一次
定期体检对于预防淋巴瘤这种比较隐蔽的肿瘤帮助很大。临床上,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活检病理诊断是最关键的指征。
【科普讲堂】关于淋巴瘤这些真相你知道吗?
1、目前,医生和科学家仍然不知道淋巴瘤确切的致病因素。
2、淋巴瘤淋巴瘤可以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则有非常多不同的亚型,不同的亚型在症状和治疗方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异。
3、淋巴瘤是治愈率最高的肿瘤之一,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相对生存率已经接近90%,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相对生存率也超过了70%。
4、淋巴瘤是对化疗最敏感的肿瘤之一,对于不同的淋巴瘤亚型均有成熟的化疗方案。
5、淋巴瘤也是对放疗最敏感的肿瘤之一。
6、淋巴瘤是新药最多的肿瘤之一,患者有多种治疗选择。
7、淋巴瘤是临床试验最多的肿瘤之一,各种不同的新疗法都在陆续进行临床试验。
8、淋巴瘤是最有希望被治愈的肿瘤之一。
【科普讲堂】关于淋巴瘤这些误区你中枪了吗?
<误区>1:有淋巴结肿大就是淋巴瘤
当身体某部位发生炎症时,微生物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比如口腔炎症、扁桃体发炎等均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一般来说,扁桃体发炎等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情况,患者服用消炎药之后会变小,直至消退。但淋巴瘤则不同了,吃了消炎药之后,虽然肿块会变小,但不久之后又卷土重来,并且越来越大。
<误区>2:贴膏药“排毒”能消肿
颈部长了淋巴瘤,但不少患者却跑到一些不正规的小诊所,采用所谓的中药药膏来消肿。
有些偏方的确能把这些肿块变小一点,于是患者就认为药膏很“管用”,进而继续贴药膏,甚至贴得皮肤溃烂流脓。直到好多个淋巴结肿得像鹅蛋那么大,才去正规医院就诊,等到医院确诊时往往都是晚期了。
<误区>3:淋巴结不痛不痒不用管
淋巴瘤起病初期仅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常被患者忽视,觉得淋巴结不痛不痒不用理会。
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容易延误治疗时机,最好到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那里进行咨询。千万不要怕麻烦:没事儿,皆大欢喜;有事儿,早诊早治。
<误区>4:做活检会引起肿瘤扩散
淋巴结活检对于确诊淋巴瘤非常重要。可很多人颈部有淋巴结的时候,非常害怕做活检,认为一穿刺或切块淋巴结出来,可能就引起癌症在全身的扩散。
但事实上,对于高度怀疑恶性病变的淋巴结,进行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活检的创伤非常小,仅有少量血液或者组织液渗出,不会引起肿瘤扩散。同时,通常在活检明确诊断后很快就会开始正规治疗,不会给肿瘤有可乘之机。
<误区>5:手术切除就没事
淋巴瘤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肿瘤,与其它实体瘤不同。淋巴瘤是全身性的疾病,通过手术将局部肿瘤切除的方式,是没有办法达到真正的治疗目的。对于淋巴瘤治疗更多的是采用全身性的药物治疗。
<误区>6:淋巴炎会转化成淋巴癌
淋巴系统疾病分为良性淋巴系统疾病和恶性淋巴系统疾病。其中,淋巴炎即为良性淋巴系统疾病,而恶性淋巴系统疾病就是我们所说的淋巴癌。淋巴炎是由于淋巴受到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炎症。虽然两者都伴有淋巴结的肿大,但是它们还是有区别的:1、淋巴瘤没有红、肿、热、疼的炎性表现;2、淋巴瘤肿块摸上去质地比较硬、位置相对固定;3、淋巴瘤患者发烧是在午餐后体温开始逐渐增高,傍晚体温达到最高;4、淋巴炎并不伴有盗汗、乏力等症状。
相对于淋巴癌,患淋巴炎的患者更多,有很多曾患过淋巴炎的患者非常担心,淋巴炎会不会恶化成淋巴癌?患过淋巴炎的人是不是得淋巴癌的几率更高呢?答案是否定的。虽然名称相似,但淋巴炎与淋巴癌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患者更不用担心淋巴炎会转化为淋巴癌。
<误区>7:淋巴瘤只长在淋巴结上
很多人以为淋巴瘤就是长在淋巴结上的肿瘤,其实结外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淋巴瘤有50%发生在胃肠系统,极易被误诊、漏诊。
除颈部外,纵膈、腹膜后、腹股沟等淋巴结丰富的部位也好发。约10%的淋巴瘤患者长在结外器官,包括胃、大脑、肺脏、乳腺、鼻腔、睾丸等。幽门螺杆菌长期慢性刺激引起的胃部淋巴瘤近年大幅增加,这些患者通过早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就能治愈。
鼻腔淋巴瘤以鼻塞、流涕为首发表现,而睾丸淋巴瘤常出现无痛性睾丸肿大等症状,患者都应尽早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测,排除淋巴瘤的可能性。
【专家提醒】:淋巴瘤的早期症状最会“伪装”,而且表现隐匿,不易被察觉,因此一些早期信号应特别引起重视。如果在一个月内身体出现无痛性淋巴结肿大,比如,最明显的就是颈部、腋窝或腹股沟出现淋巴结无痛肿胀;浑身发冷、体温不正常(尤其是夜间会发高烧);体重下降、没有胃口、没有力气;咳嗽、呼吸困难、皮肤发痒、扁桃体肿大、头疼、盗汗等,就需要提高警惕,并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16年成功完成河南省首例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ALL的临床工作。
<学术任职>:美国洛杉矶希望城国家医学中心访问学者;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干细胞工程技术分会移植与血浆置换学组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血液病学分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学组秘书;河南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生命关怀协会慢粒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组成员;郑州市医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方向>:主要从事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基础研究,擅长各类造血干细胞移植,复发难治淋巴瘤的治疗和肿瘤的免疫治疗。
<学术成就>:主持河南省卫生厅和科技厅的科研项目各1项,主持医院新技术开发1项,参与多项国家级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相关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在中华系列杂志及国内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3项。指导研究生撰写并发表国家级和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河南省肿瘤医院门诊二楼31诊室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