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健康资讯
医药卫生网 > 健康资讯
早秋莫忘防暑湿 养生牢记四点
】【关闭 2021/8/16 14:46:17 | 来源:北方网 |

立秋之后,天气渐凉,然而由于夏天受高温“煎熬”耗伤人体津液,再加早秋暑湿并没散去还夹杂温燥,在这个季节交替之时,人体很容易感到不适。因此要进行综合调补,强身健体。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主任谭光波介绍,立秋之后,养生讲究“养阴防燥”。首先要注意饮食调养,要多喝水,少吃葱、姜、蒜、辣椒、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可适当食用一些时令水果,还可以食用百合蒸南瓜、银耳枸杞粥、雪梨炖川贝等滋阴润肺的食品。

谭光波说,立秋之后,天高气爽,应做到早睡早起,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由于昼夜温差增大,要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受凉感冒。有基础性疾病的老年人秋季养生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避免因为不良情绪影响身体健康。

谭光波提醒,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立秋后可以针对个人情况进行食疗,饮食清淡,注重营养,必要时在中医指导下予以中药汤剂调理,可增加免疫功能。

立秋养生谨记四点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医师王乐荣介绍,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提醒人们立秋后养生调养要谨记以下四点。

少辛多酸慎进补

王乐荣说,秋季养生要遵从“润燥、补肺、养阴、多酸”的原则。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所以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莲子百合汤、雪梨银耳汤等以滋阴润燥、健脾祛湿,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健康奠定基础。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立秋时节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节气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但不能“乱补”。因为经过炎热的夏季,人的胃肠功能较弱,还没有调理过来,如果吃太多的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因此秋季进补要适当。患有胃肠道疾病、高血脂等疾病的人不宜摄入太多肉食。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古代就有对付秋燥的饮食良方:“朝朝盐水,晚晚蜜汤。”白天喝点淡盐水,晚上喝点蜂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办法又是秋季养生、抗衰老的饮食良方。

心情舒畅忌忧郁

王乐荣介绍,秋应于肺,在志为忧,这个时期是抑郁症的高发期。因为从夏天进入秋天,阳光照射逐渐减少,人体的生物钟尚不能适应日照时间短的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因而容易出现情绪及精神状态的紊乱。而对于有抑郁症或抑郁情绪的人来说,秋天意味着抑郁症到了易发作期。

秋季保持心情愉悦是战胜悲观情绪的基础,多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调动人的情绪,增强兴奋性,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勤于运动,多参加一些室外活动放松心情;培养兴趣爱好,秋季情绪容易低落,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转移注意力,同时能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秋季可以适当多吃些热量较高的饮食来满足身体的需要等。另外情绪低落时可以适当喝点绿茶或咖啡,吃点香蕉等可以起到兴奋神经系统,改善心情的作用。

早睡早起防受凉

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在起居上应做到“早睡早起”,因为早睡可以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同时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立秋后昼夜温差逐渐变大,也要预防感冒着凉等疾病,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尽量少用空调。早晚清凉时分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适度运动忌过度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凉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王乐荣提醒,秋天是养“收”的时分,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期间,故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

秋天在运动的时候,要科学选择一些使情绪稳定、安定心神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瑜伽,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养生操都是不错的选择。要顾护阳气,不适合选择运动量大的运动,避免运动后出汗过多,容易使邪气趁虚而入。尤其是老人、体质虚弱者更要注意运动适度。

此外,秋季运动还要格外留意防秋燥,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较多,可适量弥补些盐水,弥补时以少数、屡次、缓饮为原则。

祛湿不伤津的药膳推荐——瓜皮茅根粥

来源:《中医食疗学》

组成:西瓜翠衣100g,白茅根、赤小豆各30g、粳米50g

制作方法:将白茅根煎取汁,西瓜皮削去外面青皮切小块。用白茅根水、西瓜皮、赤小豆和粳米一同煮成粥。

方解:这道药膳本来是治疗湿热下注膀胱导致小便淋漓涩少,灼热刺痛等症,但是也可以用在暑热烦渴,小便短赤的时候。其中西瓜翠衣清暑除烦,利尿解渴,而白茅根凉血清热、利尿通淋,赤小豆利水消肿,粳米健脾和中,既能养护脾胃,又可以防止寒凉太过而伤胃。上四味同煮成粥,去暑热的同时又养护了人体津液,适合在立秋时节适当饮用。

特别提醒:立秋时节,暑湿之邪仍在,而湿邪容易困乏脾土,导致人们觉得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这个时候如果暴饮暴食,加重脾胃负担,则更容易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胃肠疾病。

立秋贴秋膘不伤胃的药膳推荐——柚子炖鸡

来源:《本草纲目》

组成:新鲜柚子1个,新鲜鸡肉500g,姜片、葱白、百合、味精、食盐适量。

制作方法:柚子剥皮,去筋皮,除核取肉500g。鸡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将柚子肉和鸡肉同放入炖盅内,置姜片、葱白、百合于鸡肉四周,调好食盐、味精,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置于大锅中,用文火炖4个小时,取出食用即可。

方解:脾胃虚弱,食积的人群可以选择食用这道药膳来健脾消食,润肺安神。柚子果肉具有健胃化食、下气消痰,润肺生津。百合润肺止咳,清心安神。鸡肉温中益气,生姜化痰止咳,和胃止呕,葱白辛温通阳,诸食材合用可达到健脾胃、理肺气的作用,适合在初秋时节食用。

特别提醒:这道药膳具有健脾胃的作用,进食时还是要注意食用量,不可进食过多,不仅伤脾害胃,还有可能因为能量摄入过多,而导致肥胖、血糖血脂升高等问题。

参考:

中国医药报《早秋养生吃出来》、人民网《莫忘防暑湿 养护脾胃避免暴食》、经济参考报《立秋后预防呼吸疾病应坚持三大原则》


  本文来源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责任编辑:刘耀东 
审核:杨明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详细】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
2019防艾专家进校园【详细】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详细】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aluminum tread plate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