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脑卒中患者1300万,而且每5位死亡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脑卒中。缺血性卒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脑梗死,也是威胁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
微血管损伤与脑梗死的预后关系密切
脑梗死的实质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缺氧发生坏死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的疾病。所以,有效治疗脑梗死的关键在于让血液尽早输送到缺血的脑组织中。
在我们大脑的大血管和脑组织细胞之间,存在着许许多多微小的、密密麻麻的微血管,它们是将血液运送到脑细胞的最后通道。脑梗死发生以后,会导致微血管的损伤,进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要知道,大脑的每一个区域都负责不同的功能,若缺血影响到大脑中负责运动、认知、情感调节等相关区域的脑组织,患者就会出现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痴呆甚至抑郁等后遗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脑梗后患者的微血管结构与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恢复,复发的风险就会增加3倍以上,存活者中约75%可能会丧失劳动能力,约50%以上的患者出现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可见,脑组织微血管的损伤与脑梗的结局关系非常密切。正是因为如此,目前国内的许多心脑血管领域权威专家都在强调血管保护,尤其是微血管保护,在脑梗死防治中的临床价值。
解决脑梗死区域的微血管供血才能实现有效治疗
尽快恢复脑梗死区域血流、改善脑血循环是脑梗死治疗的主要手段。血管溶栓、取栓可以开通脑部梗死区域的大血管,但是都有时间窗的限制。静脉溶栓的时间窗为4.5小时,最长不超过6小时。有些患者被送到医院时,可能已经错过了溶栓的最佳治疗时间,这个时候患者还可以行介入取栓治疗。取栓的时间窗相对较长,但也不超过24小时。
溶栓和取栓只能开通大血管,真正营养脑组织的微血管由于缺血、缺氧,不少已经坏死了,无法再向梗死区的脑细胞运送营养。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好多做完溶栓和取栓治疗的患者,脑梗的症状却得不到改善。
通心络保护微血管,获指南推荐
《中国多学科微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中明确指出通心络胶囊可通过改善微血管内皮功能等机制改善微循环。
通心络胶囊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改善脑梗死区的微循环。第一种是,通心络胶囊可以延长微血管内皮细胞在缺血、缺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保证微血管的结构完整,维持脑部正常的血流通路,使其继续为脑细胞输送血液;第二种是,通心络胶囊可以促进梗死区域的微血管新生,为梗死区的脑组织开辟新的血液通路,从而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供应。通过这两条途径,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提高脑梗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使半身不遂、语言不利、肢体麻木、情绪低落等症状消失,从根本上改善脑梗患者的生存质量。
脑梗后微血管的修复对其预后至关重要,通心络胶囊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长期服用通心络胶囊,还能预防脑梗的复发,为脑梗患者解决他们的“头等大事”。
【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