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点击关闭
寻医问药 五官科
医药卫生网 > 寻医问药 > 五官科
2015.04.20
手机小说看多了也伤眼
现在很多孩子喜欢拿手机看小说,看时间久了,极易出现视疲劳的症状。产生视疲劳的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看近处的事物,造成睫状肌长时间收缩。另一原因是屈光不正。比如患者有远视或者眼镜矫正度数不正确,造成眼睛持续调节,这也会产生严重的视疲劳。当睫状肌长时间收缩,造成调节痉挛、难以舒张的时候,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假性近视。【详细】
2015.04.20
老烟民更需牙保洁
54岁的陈先生有近30年的烟龄,满口牙斑,刷牙出血数年,始终都没有重视。近来陈先生感觉牙齿有些松动,且愈发厉害,吃东西时也用不上力。医生说陈先生全口牙结石,个别牙齿极度松动,摇摇欲坠,只能拔除。其他牙须进行牙周序列治疗,待牙周病稳定后再镶假牙。 【详细】
2015.04.20
雾霾天 回家要洗洗鼻子
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以过敏性鼻炎为例,发病率在11%左右。每年春季,随着树木花粉的飘散,空气中花粉浓度上升,在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和变态反应科,过敏性鼻炎患者就诊人数显著增多。【详细】
2015.04.17
吸烟者当心口腔白斑癌变找上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近年来进行的研究显示,口腔白斑的癌变与吸烟有密切相关性。吸烟者口腔白斑的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发生率、癌变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并且随着吸烟数量增加、吸烟年限延长而明显增高。【详细】
2015.04.16
过敏重换个地方住
春天到了,眼科门诊会有不少人因为眼睛发痒来看病。原来这些人多数患的是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又叫做春季卡他性结角膜炎,是一种眼科常见病。【详细】
2015.04.16
缺牙不镶源于三个误区
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咀嚼食物,牙齿缺失后,首当其冲的就是咀嚼效率会相应下降。前牙缺失时,发音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齿音和唇齿音。前牙缺失还会使唇部软组织塌陷,影响美观。【详细】
2015.04.16
听力下降耳鸣要警惕听神经瘤
4月12日~15日,第七届国际听神经瘤大会在上海市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发现,听神经瘤的年发病率为2/10万~3/10万,多发生于30岁~50岁的成年人,以听力下降、耳鸣为典型临床表现,肿瘤压迫耳后以及脑部的重要组织,会造成听力丧失、面神经功能缺损、脑功能破坏,引发瘫痪甚至死亡的后果。 【详细】
2015.04.14
医生跟你说 给鼻子喷药也能治中耳炎
“耳朵有毛病,您给我喷鼻子干嘛?”这是中耳炎患者或家属经常问耳鼻喉科大夫的一句话。我们会耐心地告诉患者:“因为鼻子和耳朵是通着的,喷鼻子是为了治您耳朵的病。”【详细】
2015.04.13
职业女性更易眼干涩
眼科医生经常会接诊一些出现眼睛干涩、发痒等视觉症状的患者,其中女性多于男性。之所以出现这一状况,是因为女性更容易产生职场焦虑,从而引起由焦虑导致的视觉问题。 【详细】
2015.04.13
鼾声如雷预示生命受威胁
一些人认为,鼾声如雷是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鼾是睡眠质量差的标志。打鼾还会诱发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的可能因憋气而突然死亡,这时打鼾也就变成潜伏在睡眠中的杀手。【详细】
2015.04.13
电脑工作者当心电脑视觉综合征
电脑视觉综合征是长时间接触电脑工作,与电脑屏幕辐射或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视觉综合征。由于电脑屏幕是由很多小光点组成,非连续性的画面随时以眼睛无法察觉的频率更新,所以长时间盯着闪烁频繁的屏幕,很容易造成眼睛聚焦困难,眨眼反射减少。 【详细】
2015.04.10
失聪孩子的福音
在耳蜗调机室,孩子是极不情愿的被妈妈拉进去抱在怀里,孩子一个8岁,一个3岁,虽然是失聪孩子,可是这孩子的眼睛出奇的亮,眼睫毛又浓又黑……【详细】
2015.04.10
捏鼻子两侧擤鼻涕?关于擤鼻涕你有哪些误区
每年4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爱鼻日”。今年的爱鼻日主题是“呵护鼻腔,享受健康呼吸”。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耳鼻喉科的专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很多患者都有对鼻子健康认知的误区,日常生活中我们抠鼻子、擤鼻涕等不经意的小动作如果处理不好,将可能带来大麻烦。医生们总结了比较典型的八个误区。【详细】
2015.04.09
糖尿病患者每年做眼科检查
对于已患上糖尿病5年或更久的年轻人、在诊断期间的成年人、无法控制血糖水平的人,以及考虑怀孕的糖尿病女性患者,应每年都进行1次眼科检查。如果已经确认有糖尿病眼部病变征兆的患者,则每半年就要做一次眼科检查。所有这种类型的人都具有较高的患上与糖尿病相关眼疾的危险【详细】
2015.04.09
种植一颗牙 至少三个月
种植牙是一种人工牙齿。临床上,医生首先在患者缺牙部位的牙床上植入一个人工牙根,也叫牙种植体。经过3个月时间的愈合后,再把制作好的牙冠安装在人工牙根之上,从而发挥牙齿的咀嚼功能。这种方法是目前国际上修复缺牙的永久性解决方案。人工牙根在植入牙床后能够与骨组织完全融合,而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详细】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第23页/共28页] [共41815条/页] 跳转至

关于我们 】- 【 联系方式 】- 【在线投稿 】- 【 广告服务 】- 【 法律声明 】- 【 】- 【 网站地图 】- 【 留言反馈
河南省卫生厅/主管 医药卫生报社/主办 总部/中国·河南郑州市纬五路47号 软文联系QQ181300039 
业务合作:13674999007 0371-63712922 0371-86101797(工作时间) 技术QQ: 1326701545 35702594
读者QQ群:149218703 站长信箱:yywsb@163.com 最佳分辨率1024×768
 
豫ICP备11008224号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医药卫生报网观点。刊用本网站稿件,须注明来源自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