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永胜 通讯员张 静)“谢谢医生,谢谢你们救了孩子!”近日,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琴琴(化名)的父母紧紧握住医生的手,激动地说。该科为琴琴完成了高风险的心脏微创手术,让她的心脏得以恢复正常。 两年前,琴琴因为反复咳嗽、发热去医院检查,被确诊为房间隔缺损,也就是心脏上破了一个“洞”。不仅如此,她还伴有瓣膜关闭不全和肺动脉血流过快问题。由于当时她年龄太小,医生建议定期观察,没有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复查结果一次次让琴琴父母忧心:去年8月,琴琴的心脏缺损约10毫米,心脏也开始变大;今年1月,缺损竟扩大到13.2毫米。 对于5岁的琴琴来说,她的心脏只有她拳头那么大。血管细、组织嫩,手术既要精准补缺,又不能损伤周围结构,难度非常大,加上琴琴心脏还有其他问题,更让这场手术充满挑战。 术前,在心脏大血管外科学科带头人、特聘专家王胜洵的带领下,手术团队进行了精准评估和周密预案。手术团队借助多种影像手段,全面掌握缺损的位置、形态及与周边组织的关系,提前模拟手术路径,预判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并制定详细的应对策略。 术中,王胜洵带领团队成员精细操作,完成一场“心脏内的微雕”,每一步都力求稳、准、轻。凭借稳定的手法和敏锐的判断,他们将封堵器精准定位、释放,有效保障琴琴心脏未来的正常发育。 手术团队成功为琴琴补上了“心门”,打赢了这场高难度的“心脏保卫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