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晓娟 通讯员 王 娜 文/图
走进郑州市中心医院,门诊“一站式”综合服务秩序井然;诊室里,来自北京的全国知名专家在为患者问诊;手术室里,机器人辅助手术精准开展;党建活动室内,支部党员正在通过数字系统分析本月科室质量数据……一幅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郑州市中心医院围绕“全方位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核心目标,以党建为魂、以精细管理为基、以区域协同为翼,交出了一份诊疗能力提升、患者体验优化、运营效能升级的亮眼成绩单。
党建引领:筑牢医疗服务“红色根基” “党建是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我们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患者的民生优势、学科突破的创新优势,让‘党建红’深度融入‘医疗蓝’。”郑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马西文在谈及医院发展时,目光坚定地说。 “以前觉得党建是支部书记的事,现在才发现,党建和我们的诊疗工作息息相关。比如我们开展的‘党建查房’,不仅查业务指标,还查党员在危重症患者救治、新技术突破中的带头作用,大家的干劲儿更足了。”郑州市中心医院内科第一党支部一名党员医师说。 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中心医院将“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作为核心抓手,通过“数字党建”破题,让党建工作从“定性描述”变为“定量考核”,从“软任务”变成“硬指标”。 在“数字党建”体系下,郑州市中心医院党委为每个党支部量身定制了“基础项+党建业务融合项”考核指标:基础项涵盖政治功能、班子建设等标准化内容,党建业务融合项则紧扣公立医院“国考”,临床医技党支部重点考核医疗质量、手术量、患者满意度,行政职能党支部侧重制度执行与运营效率,进一步推动党建与业务从“物理相加”真正走向“化学相融”。 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中心医院表彰先进基层党支部15个、优秀共产党员78名,内科第一党支部党员大会还作为标杆,接受郑州市卫生健康委现场观摩。该院推出党建查房、党支部参与科室重要事项决策、党员攻坚难题机制持续释放动能的创新举措,让党建引领发展的政治优势充分转化为治理效能,相关做法在“振兴杯”全国青年创新创效大赛中斩获金奖、铜奖。 廉洁行医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郑州市中心医院构建“数字行风+数字纪检”双防线:“数字行风”体系包含六大模块52项指标,从核心制度落实到医德医风评价全覆盖;“数字纪检”则聚焦高值耗材使用、药品采购等关键环节,建立22项指标的动态监测机制,为科室绘制“廉政风险画像”。 “我们通过数据比对发现某科室高值耗材使用异常后,立即启动分级预警机制,约谈科室负责人并优化采购流程,最终推动全院7428种医用耗材平均降价24.12%。”据郑州市中心医院纪委书记王贺介绍,上半年医院无一起重大行风问题,职工思想防线更加牢固。 文化凝聚力是党建引领的“软实力”。郑州市中心医院打造“聚人心、稳人心、得人心、暖人心”的职工关爱体系,推进职工文体活动中心改造、托育中心建设,让职工安心工作;创新开展“健康公益集市”,通过微信公众号(粉丝增至53.6万)、106条原创视频(全网播放量超过700万次)传播健康知识,擦亮“中心医院”品牌。在“吾心向党 健康有我”专项行动中,郑州市中心医院荣获郑州市卫生健康系统“书记微党课”优秀组织奖,2名选手分获一等奖、二等奖,党建引领下的文化自信,正转化为服务百姓的实际行动。 “党建的最终目的,是让患者受益、让职工成长。”马西文强调,“医院将继续深化‘红色引擎’作用,让每个党支部都成为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每个党员都成为服务患者的‘先锋模范’。” 精细化管理:织密质量与效率双防线 “以前患者做检查要等大半天,现在通过精细化管理,住院患者检查平均等待时间16.58小时,同比缩短2.15小时;门诊患者检查平均等待时间0.98小时,同比缩短0.57小时。这不是数字的变化,是患者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郑州市中心医院院长黄万新在谈及管理成效时,用一组数据道出了精细化管理的价值。 2025年,郑州市中心医院以“强质量、降成本、提效率”为目标,从医疗质量、运营管理、学科建设3个方面发力,将精细化管理贯穿诊疗全流程。 医疗质量是精细化管理的“核心靶点”。郑州市中心医院推出“12338”质量改进模式:制定1本临床工作手册,明确《医疗核心制度执行清单》《医疗安全管理清单》2项清单,强化三级医师职责,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了让制度落地,郑州市中心医院开展三级查房知识竞赛,建立300余道医疗质量应知应会题库,纳入医师“三基三严”考核;创新构建“AI(人工智能)+专家”病历质量控制体系,上线300余条质量控制规则,实时监测病历缺陷,实现病历质量控制全覆盖,推动缺陷病历率明显下降。 在手术安全管理上,郑州市中心医院打造“全流程闭环”:术前优化评估、落实重大手术审批,术中精准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建立手术质量安全数据库,开展死亡与并发症病例讨论(M&M)。“我们还针对老年患者推出围术期管理,目前VGU(老年外科虚拟病房)患者已入组9100余例,老年综合评估率达90%以上,让高龄患者也能安全接受手术。”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娄永利说。 运营效率的提升,让精细化管理“落地生金”。郑州市中心医院严格执行“无预算不支出”原则,通过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启动专科运营辅导项目,培养120名专科经营助理,推动“人人都是运营者”理念落地。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中心医院药占比降至21.32%(同比下降1.96个百分点),医疗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31.07%(同比增长18.77%),能耗支出同比下降1.39%,资产负债率下降5.44个百分点,实现“成本降、结构优、效率升”的良性循环。 学科建设是精细化管理的“成果体现”。郑州市中心医院在内科系统中,心血管内科肾上腺动脉栓塞手术量位居省内第一,消化内科小肠镜诊疗量位居省内第一;外科系统突破11个科室外科机器人手术资质,关节外科膝关节/髋关节置换术同比增长23.9%;急危重症领域成立急诊外科,建立“1小时急救圈”“4小时品牌圈”,急危重症业务深度拓展。 “我们的精细化管理,不是‘抠成本’,而是‘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提升诊疗能力、改善患者体验上。”黄万新说,这正是郑州市中心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逻辑。 区域协同:打造高水平医疗新高地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不是简单挂牌,而是要实现真正的‘技术落地、管理同质、品牌共享’。”郑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迪迪指着远程会诊屏幕上的影像资料说,“就像今天这例来自地市的复杂骨科病例,通过远程系统,北京、郑州、基层医院三方专家共同研判,患者在当地就得到了精准治疗方案。” 这种跨越地域的医疗协作,已成为医院的常态。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深入推进,郑州市中心医院与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合作结出硕果——通过“管理、技术、品牌”三平移,不仅实现了8个骨科亚专业的精细划分,还让23项关键技术落地河南,突破13项省级空白技术。 数据背后是医疗水平的实质提升。郑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专业非本地住院患者占比从2023年的13.37%跃升至31.72%。“这个数字说明,我们正在真正成为辐射中原的骨科诊疗高地。”孙迪迪说。 人才培养是区域协同的另一个重要维度。2025年上半年,郑州市中心医院选派52名医务人员赴北京积水潭医院进修学习。同时,该院持续开展科研能力提升培训、临床研究实践专题讲座。这种“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让该院在科研方面也取得新突破,获批各级各类科研立项51项,其中省部级11项。 区域辐射力的提升还体现在联盟建设上。8个骨科亚专业分联盟在全省分类推广,专家团队已前往61家联盟成员单位推广特色技术90余项。“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自身发展,更要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孙迪迪说。 从党建引领凝聚合力,到精细管理提质增效,再到区域协同突破创新,郑州市中心医院以“红+精+融”三维驱动,走出了一条符合公立医院定位、满足百姓健康需求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正如马西文所说:“我们始终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初心,把党的领导、精细化管理、区域协同转化为服务患者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感受到医疗的温度与效率。”未来,郑州市中心医院将继续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契机,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心医院力量”。

北京积水潭医院郑州医院建设项目(郑州市中心医院高新医院一期建设项目)是河南省12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将于2025年12月开门应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