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丁 玲 通讯员邢永田)近日,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成功为一名极高危、无法接受传统手术的75岁患者实施了经导管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成形系统)三尖瓣环修复术。该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国内技术的空白,还为众多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患者张先生病情复杂:患血液病多年,曾做过心脏冠脉搭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修复术,后因心律失常心脏植入了起搏器。今年年初,他突发呼吸困难、无法进食,且腹部迅速膨隆,检查结果提示为三尖瓣反流导致心脏负荷剧增,引发严重胸腹水。辗转多地后,家属带着张先生最终找到了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主任韩宇。 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紧急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心内科、心外科等专家联合研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樊晓寒也参与了会诊。会诊后,专家们达成共识:药物只能缓解症状,常规的微创治疗因患者的心脏瓣环结构改变、起搏器导线阻挡等无法应用。韩宇带领团队反复模拟后,提出采用经导管K-Clip三尖瓣环修复术治疗,可以借K-Clip灵活特性避开起搏器导线,微创缩小瓣环。 手术当天,韩宇团队联合多科室专家,通过食道超声引导,从张先生右侧颈静脉穿刺送入鞘管,误差严控在1毫米内;待K-Clip抵达后,精准避开导线,将两枚夹子锚定瓣环薄弱处,释放后反流几乎消失。手术全程仅1小时,患者颈部仅留3毫米针孔,出血量不足5毫升。 术后,张先生第一天能坐起喝水,第三天可进食粥面,一周后腹水消退、可正常行走。复查显示,患者三尖瓣反流从“极大量”降至“少中量”,心功能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