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 平 通讯员 王 倩 程小可 刘 博
“今天是我第3次找董医生看病。来之前我做了检查,发现胆结石由原来的11毫米减至7毫米,胆囊大小恢复了正常,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未再出现,心慌、乏力及失眠症状得到了缓解。这次来,我想让董医生再给我瞧一瞧。”来到诊室就医的72岁的王先生说。 “像王先生这样的患者很多。我们采用中医疗法治疗颈椎病、胃肠病、失眠、焦虑等疑难杂症,效果很好。现在,中医深受基层患者欢迎。”叶县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主治医师董广鹏说。 为扎实推进中医馆建设,努力做好中医药服务,今年,叶县廉村镇卫生院改善患者就医条件,购进专业的医疗设备,选派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功能,相继开展了艾灸、针灸、推拿、拔火罐、中药塌渍等多项中医诊疗项目,以专业、独特的中医技术满足疼痛类疾病患者的医疗需求。不仅如此,廉村镇卫生院还与叶县中医院“攀亲结缘”,开展科室共建,得到叶县中医院的驻扎式技术帮扶。叶县中医院选派董广鹏和中医骨科主治医师孙海洋2人到廉村镇卫生院进行坐诊、带教,以言传身教的形式,带动基层卫生院的中医药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我们这些基层卫生院把中医馆建设和中医内科治疗疑难杂症作为重点发展的‘两翼’。现在,中医内科、儿科等科室采用中药贴敷疗法已成为一大亮点。这种疗法无副作用,操作简单,疗程短,效果显著,深受患者好评。”叶县城关乡卫生院院长叶跃东说。为加强中医专科建设,他们选派业务骨干和专业技术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同时提高中药贴敷技术,通过口服中药加中药贴敷的方法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的痛苦,给患者良好的就医体验。 在采访时,城关乡卫生院中医内科主任王永恒说,今年3月,一位朋友家的孩子突然出现腹痛难忍情况。王永恒诊断为胃脾病。他及时给予中药贴敷。一个半小时后,孩子的腹痛消失。“中药贴敷是通过温中和胃、理气止痛的方法治疗疾病,可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容易被患者接受。”王永恒说,该疗法在儿科更受家长欢迎。 近年来,叶县高度关注中医药事业发展。该县卫生健康委紧紧围绕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宣传等,通过开展科室共建、技术帮扶的形式,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大大改善了群众的就医体验,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 “廉村镇卫生院、城关乡卫生院这两家作为基层卫生院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代表,立足基层,传承中医技术,传播中医药文化,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了中医适宜技术的独特魅力。”叶县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王森说,下一步,他们将把“让群众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作为检验主题教育成效的硬标准,坚持“夯网底、强龙头、延链条”一体推进。织密县、乡、村三级服务网,持续提升17家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抓好提档升级。做好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技能推广工作,把针灸、推拿、拔罐等适宜技术送到群众身边;发挥县中医院的龙头作用,组织开展三级中医医院创建,依托已建成的卒中、胸痛、创伤“三大中心”,再打造2个市级、争创1个省级重点专科,让急危重症患者“大病不出县”;深耕“中医药+”产业链,办好“中医夜市”“三伏贴”等群众性活动,把治未病、养生茶饮、康复理疗做成夜间经济的新亮点;实施人才强基工程,用好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卫生健康干部学院合作平台,开展西学中、基层中医骨干培训,引进研究生、中医药专家等高端人才,为县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打好根基;数字赋能,建成县域中医药数据中心,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把叶县打造成豫西南中医药服务高地,为建设健康叶县、幸福叶县贡献中医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