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法治与健康
 
第一版:要闻
 下一版  
河南推进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
河南选聘“五小”专项行动试点地区健康副校(园)长
“看见了!看见了……”
河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共同开展河南省药品安全宣传周进校园活动
烽火中的生命接力
1
11 1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烽火中的生命接力
 

本报记者 丁 玲​  许冬冬

开栏的话:从手写的手术登记本到缴获而来的医药箱,从泛黄的医典古籍到绣着红色五角星的院旗——每一件静默的藏品,都在诉说着党领导卫生健康事业砥砺前行的动人故事。
即日起,本报推出《文博展陈》专栏,将视角聚焦于那些承载着历史重量与人文温度的医疗卫生文博藏品,挖掘藏品背后的故事。我们期待,通过这些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医疗卫生工作者如何用仁心仁术书写健康中国的时代答卷;我们更期待,这些动人的故事能激励全系统干部职工不忘初心,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更多力量。

 

在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河南省精神病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河南医院)院史馆的展柜中,有一个缴获的日军医药箱。70余载光阴在木质箱体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纹路,铜制锁扣的绿锈里凝结着枪林弹雨的记忆,漆皮包边的裂痕间仿佛仍回荡着战火的轰鸣。
这个抗日战争时期缴获的日军医药箱,不仅是烽火岁月的实物见证,更是用斑驳肌理串联起跨越时空的生命对话——从华北战场的硝烟到鸭绿江彼岸的救护,医者曾背着这只箱子,将生的希望传递给浴血的战士。该医药箱是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质箱子,长约70厘米、宽约40厘米,主体颜色为深沉的棕色,表面因岁月侵蚀而显得有些斑驳。箱子的顶部边缘有漆皮包边,漆皮上分布着多个圆形的已经生锈的铆钉,用于固定箱体。箱子的表面有明显的磕碰痕迹,这些痕迹诉说着它在战争年代经历的风雨。箱子上还有一个金属材质的锁扣,锁扣呈矩形,上面有一个可以活动的锁鼻。
站在医药箱前,仔细端详着这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为适应抗美援朝战争的需要,1951年6月24日,平原军区后方医院在获嘉县邓庄成立,下辖3个连队。医院的前身是1951年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平原军区后方医院三分院,院址位于获嘉县邓庄村(现为邓庄村村委会东邻一处居民院落)。这里也是1951年6月连队指挥部所在地。1951年6月至7月,从朝鲜战场下来的伤病员大多安置在指挥部周边的大清庄、史庄。经过治疗,有的战士回到了前线,有的战士回到了地方支援经济建设。
据了解,这个医药箱是1937年华北军区在一次战役中缴获的日军物资,1951年被紧急调拨给承担前线救治任务的平原军区后方医院三分院使用。它曾跟随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原职工乔东升及其战友们奔赴朝鲜战场后方,救治伤员。它见证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战场上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场景,也见证了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忙碌身影。
“它不仅是一件战利品,更像是一本写满故事的教科书。”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史馆负责人介绍,该医药箱是抗美援朝那段波澜壮阔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志愿军战士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和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通过医药箱背后的故事,可解读抗美援朝时期的战地医疗史。作为红色院史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个医药箱正以最沉默也最有力的方式,诉说着烽火中的生命接力,让跨越70余年的医者精神生生不息。
回溯1951年的初心起点,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这所省级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早已将红色基因深深镌刻进血脉。70余载风雨兼程中,该院始终深耕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一段段峥嵘院史、一颗颗赤诚初心被更多人铭记,其院史馆还被评为“牧野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河南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精神区域医疗中心,该院正以奋进之姿加速项目建设,目前已为130万人提供线上心理疏导,开展志愿服务超10万小时,以优质高效服务驱动“两提两降”目标实现。未来,医院还将继续挖掘和整理更多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扫码可见更多内容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