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蒲
吃饭时总感觉食物卡在喉咙或胸口,这种“噎得慌”的感觉可能只是偶然的饮食问题,但也可能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食管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的早期症状往往与普通消化道疾病相似,容易被忽视。 食管癌的典型症状 食管癌最核心的症状是进行性吞咽困难。早期表现为进食时偶发的哽噎感,常被误认为是“食物没嚼碎”或“喉咙发干”。随着肿瘤生长,食管癌患者会逐渐出现以下症状: 固体食物难以下咽 初期,患者可能仅在吃馒头、米饭等干燥食物时需要喝水辅助。 半流质食物受阻 中期,患者连粥、面条等软食也会滞留。 液体吞咽困难 晚期,患者可能连喝水、唾液都会反流,伴随胸骨后持续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约15%的食管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的吞咽困难症状,但可能出现胸骨后烧灼感、针刺样疼痛或异物感,这些症状易与胃食管反流病混淆。 需要警惕的“假性噎食” 并非所有吞咽困难都指向癌症,以下疾病也可能导致类似症状: 胃食管反流病(GERD) 胃酸反流刺激食管黏膜,引发炎症或狭窄,常伴泛酸、胃灼热。 食管炎 长期反流或感染导致食管黏膜水肿,吞咽时疼痛明显。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下括约肌痉挛,食物滞留引发间歇性吞咽困难。 良性肿瘤或狭窄 如食管息肉、平滑肌瘤,或因长期炎症导致的瘢痕狭窄。 高危人群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食用过烫(>65摄氏度)、腌制、霉变的食物。 烟酒史 吸烟者患癌风险增加3倍~8倍,酒精会直接损伤食管黏膜。 胃食管反流病 长期胃食管反流者患Barrett食管(巴雷特食管)的概率升高,而Barrett食管是癌前病变。 家族史 有直系亲属患食管癌者,自身患食管癌风险提高2倍~4倍。 微量元素缺乏 缺乏锌、硒、维生素A、维生素C,可能削弱黏膜修复能力。 早筛早诊 若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吞咽困难,或伴随体重骤降、胸痛、呕吐等,患者要立即就医。常用诊断手段包括: 胃镜+活检 “金标准”,可直观发现病变并取样进行病理检测。 钡餐造影 适用于无法耐受胃镜者,显示食管轮廓异常。 CT(计算机层析成像)/超声内镜 评估肿瘤范围及是否转移。 血清肿瘤标志物 如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癌胚抗原(CEA)升高可辅助诊断。 预防策略 饮食调整 避免过烫的饮食,减少腌制食品,多吃新鲜的蔬果。 控制反流 抬高床头、避免饱餐,必要时使用抑酸药物。 戒烟限酒 彻底戒烟,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25克,女性每日酒精摄入量≤15克。 定期筛查 高危人群(如家族史、长期反流者)建议每2年~3年做一次胃镜检查。 吞咽困难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既不必过度恐慌,也不可掉以轻心。早期食管癌5年生存率可达90%,而晚期不足20%。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战胜食管癌的关键。 (作者供职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六病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