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胃石症的成因与危害 |
|
□尹琼 76岁的刘奶奶爱吃柿子,却因此遭遇了长达2个月的困扰。2024年9月,刘奶奶因上腹疼痛、食欲不振就医,经胃镜检查发现胃内有一颗直径10厘米的巨大结石,反复摩擦胃壁已形成胃溃疡。最终采取胃镜下取石术,历时1个多小时才取出结石。刘奶奶十分疑惑:小小的胃里为何会长出如此大而硬的结石呢? 什么是胃石症 胃石症即在胃内形成的结石,并非真正的石头,而是由无法被消化、排出的物质在胃内积聚、硬化形成的固体块状物。根据核心物质不同,主要分为4类。 植物性胃石(较常见):核心为难以消化的植物纤维,常见诱因是柿子、黑枣,其含有丰富的鞣酸,尤其在未成熟、带皮或空腹大量食用时,鞣酸与胃酸及食物中的蛋白质(如肉类、奶制品)结合,形成坚固不溶的鞣酸蛋白凝胶,混合果胶、纤维素后逐渐增大;山楂因富含果胶,在胃酸作用下易凝结;椰子、芹菜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也可能参与形成胃石。 毛发性胃石:多见于长期咀嚼或吞咽头发者(儿童或精神障碍者),头发在胃内缠绕成团,混合食物残渣而变硬。 混合性胃石:由上述物质混合树脂、塑料碎片等异物形成。 药物性胃石:一部分缓释剂、铝剂等药物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形成胃石。 典型症状及危害 胃内“长石头”会发出明显的信号。胃石形成初期可能无症状,随着体积增大,典型症状包括:上腹持续饱胀、压迫或沉重感;上腹部隐痛或钝痛(餐后可能加重);进食后恶心、呕吐(呕吐物含未消化的食物残渣);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反酸、嗳气;口臭(胃石滞留导致食物发酵)。 更危险的是并发症:胃石长期摩擦、压迫胃壁,可引起胃黏膜糜烂、溃疡,导致呕血或黑便;大胃石堵塞幽门可引发幽门梗阻,出现剧烈呕吐、脱水、电解质紊乱;胃石排入小肠可能引发肠梗阻,导致严重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需要紧急手术;罕见但致命的胃穿孔,由胃石压迫导致胃壁坏死引起。 治疗方法 诊断方法 胃镜检查是胃石症诊断的“金标准”,可直观观察胃石的形态、大小、位置及胃黏膜损伤情况,同时可尝试镜下碎石或取石;腹部X线检查或CT(计算机层析成像)检查能显示胃内密度增高的异物影,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大小、位置及并发症(如梗阻);超声检查对植物性胃石有一定提示作用。 治疗方式 治疗核心是清除胃石、缓解症状、处理并发症及预防复发: 内科治疗(针对一部分植物性胃石):口服蛋白酶溶液(如木瓜蛋白酶、纤维素酶)帮助消化胃石成分;可乐等碳酸饮料中的碳酸氢钠、磷酸及气泡,可帮助松解、软化某些植物性胃石(需要在医生评估指导下进行,并非首选)。 内镜下治疗(主要手段):胃镜下使用专用器械(如圈套器、碎石钳、激光等)将胃石切割、捣碎后取出,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为首选方法。 外科手术(不得已的选择):适用于巨大胃石、内镜治疗失败、出现严重并发症(如穿孔、肠梗阻)或毛发性胃石等情况,需要切开胃壁或肠壁取出结石。 预防措施 慎食高危食物 避免空腹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柿子、黑枣、山楂,不吃未成熟、带皮的柿子、黑枣;食用这些水果前后,避免同时摄入高蛋白食物(海鲜、肉类、牛奶)及酸性食物。 其他预防措施 戒除咀嚼或吞咽头发、丝线等异物的癖好;充分咀嚼富含纤维的食物;积极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等影响胃动力的疾病;按说明书服用易形成胃石的药物(如某些含铝制剂),必要时咨询医生。 总之,胃石由未消化的食物或异物在胃中凝结形成(柿子、山楂、毛发是常见元凶),典型信号为持续上腹胀痛、恶心呕吐(餐后加重),可能引发胃溃疡出血、肠梗阻、胃穿孔等致命并发症。诊断以胃镜、CT检查、X线检查为主,内镜下碎石取石是首选治疗方式。预防的关键措施是不空腹及大量吃柿子、山楂,避免与海鲜同食,戒除吞发癖,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 胃石症虽然不是恶性疾病,但是其并发症可能十分凶险。人们需要了解胃石的成因及注意饮食,尤其要谨慎对待柿子、黑枣等“甜蜜陷阱”,是守护胃部健康的重要措施。若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患者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胃石虽小,隐患不小;饮食谨慎,胃自安好。 (作者供职于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