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版查看  第一版:要闻
PDF版查看  第二版:综合新闻
PDF版查看  第三版:乡医课堂
PDF版查看  第四版:卫生文化
 
第四版:卫生文化
 上一版     
在热爱的路上前行
棉花田里的童年
听夏
江城漫时光
书画作品
1
11 1 2025年7月8日 星期二 目录导航 1
 上一期   下一期 
1
  江城漫时光
 

□杨华明

 

   车子驶向了长江大桥,眼前豁然开朗的阔大景象告诉我,目的地到了。
    出行前,我在网上找寻了半天,选定了一家酒店——桂苑。我对这个酒店极为称心,不仅名字取得好,而且位置也不错,位于桂子山上,在一所校园内。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浓密的绿色,转几个弯后,我来到桂苑,就像回到了学校宿舍,整个人都是放松的。
    清晨,我早早起床,沐浴着夏日的阳光,在青青的校园里漫步,处处都能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氤氲着催人奋进的力量。校园的道路被高大且有年份的树木笼罩着,假日里多数学生返乡或外出游玩,校园里显得有些空荡。我一步一步走着,感受着分分秒秒,时光突然变得慢了下来。
    我在羽毛球场的台阶上坐下,有种时空回转的恍惚。几位老教授在晨练,他们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一辈子待在校园里,真是快意人生。略显陈旧的教学楼、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带着岁月的痕迹。历经百年风雨的校园有着不同于新校区的独特气质,那就是经过岁月沉淀后的能让人沉下心来的笃定从容。
    听闻每周五22时操场熄灯之后,学生们会打开手机的照明灯在夜色中唱歌跳舞,在星星点点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江风习习,带着江水的气息;水深江阔,感受长江的瑰丽雄奇。汉口江滩之上是宽阔的绿色植物带,依偎着长江,形成了巨大的江滩公园。江面上货轮往来,这是一条繁忙的“黄金”水道。长江不仅是母亲河,还是江城人心灵的归宿。大江悄无声息,日夜奔流,见证着两岸沧海桑田般的变迁。面对长江,就像面对着流淌的历史。古往今来,长江生生不息,给两岸多少百姓带来了生的希望,孕育了璀璨的文化。
    夜幕降临,长江两岸灯火辉煌,高大的建筑变换着灯影,像舞台上的模特竞相展示着风采。江畔,年轻的歌者旁若无人地唱着伤心的情歌,仿佛要把所有的情绪倾注于滔滔江水。人们逐水而居,不只是生存便利,也许带着对长江的崇拜,从雪域高原到浩瀚的大海,纵横万里,拥抱江河并化身这广博的一部分,似乎能让我们忘却自身的渺小。这种近乎永恒的存在,不舍昼夜地流动,是时间最好的诠释,长江从远古走来,也必然流向明天,而属于我们的只有此时此刻。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武汉大学集秀丽山色与人文历史于一体,进校参观的游人排成长长的队伍。图书馆、文学院、老斋舍等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今日看来仍感震撼。老斋舍紧邻樱花大道,樱花盛开时节,推开窗户便能欣赏潇潇洒洒的樱花雨,浪漫至极。一些山势崎岖的小路,植被茂密,行人较少,不同于别处的人声鼎沸,我更喜欢在这样的曲径通幽处游走。
    学生们结伴在东湖湖畔骑行,说着笑着轻盈地驶过。看着平静的湖水,湖面上的荷叶,我的目光飘向远方,思绪是空灵的,好像镜子般的湖面能洞察心底的一切。江城的雨说下就下,下一阵停一阵,不疾不徐,这是北方少有的细雨。在细雨中,远山如黛,近水含烟,东湖愈发含蓄动人。夜幕之下,这一片湖光山色,灯影摇曳,有种梦境般的柔情与宁静。
    返回桂子山,一天的疲惫散去大半,我无意间瞥见“山城菜馆”几个字,顺着标识,沿着教职工宿舍区走了一段曲曲折折的路,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我们要了川霸花椒鱼、虎皮辣椒、鱼香肉丝等,搭配着米饭吃,菜味地道,价格平实。
    菜馆其他几桌客人均是学生,三五个人,不紧不慢地边吃边聊,神情中透着沉静淡然。正前方是一对母子,女士40多岁的样子,她的儿子八九岁,我以为她是学校的老师。只见他们母子要了好几个菜,桌子就要被摆满了。疑惑之间,她和菜馆的服务员聊了起来。她是2005年毕业的,现在是山东一所学校的老师,20年没有回来过,这次趁着假期带儿子回母校看看,第二天就要回山东了。虽然我们所坐的位置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能感受到她抑制不住的激情。
    20年是大学念书时间的5倍。她走出校门时风华正茂,如今已是不惑之年。熟悉的一草一木,熟悉的教学楼、宿舍楼、操场,再去一次山城菜馆,只为尝一尝学生时代的味道。20年前,她也曾和同学在此聚会聊天。
    同样20年前,一位在江城上大学的同学给我写信,相约一同游遍江城所有的大学;后来,因故没能如愿,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就不免唏嘘。如今我来了,好似赴一场20年前的约定,只是邀约人早已不在。有些过往,注定是遗憾。
    走出山城菜馆,外面下着雨。雨越下越大,似乎诉说着光阴的故事。凌晨3时,我被窗外的雨声吵醒。酒店前台给我换了一个房间,可以看见东湖。我透过窗户往外看,雨下得绵密充沛,不远处的东湖一片朦胧。在密集的雨声中,我反而睡得踏实了。
    走在长江大桥上,抬眼便是黄鹤楼,千百年来,它傲然矗立,俯视着奔涌的长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和长江成了多少读书人挥之不去的“乡愁”。黄鹤楼是相聚之地,亦是别离之地。浩荡江风,既唤醒了曾经的记忆,又吹散了再也回不去的曾经。
    (作者供职于河南省濮阳县人民医院)

 
2018-2020 YYWSB.COM All Right Reserved
医药卫生报版权所有